字:
关灯 护眼

第49章

2.1比武招亲的潜规则——说说李渊的婚姻

说唐诗必说唐朝,说唐朝自然要说说这位高祖。

李渊和杨广的关系非同一般,要说他们的关系,先从他们共同的外公说起。他们的共同外公就是被誉为皇帝老丈人专业户的,名叫独孤信。要说独孤信可和戏剧舞台上那种大白脸一张,啥能耐没有,出事就找皇妃女儿哭着告刁状的废物国丈不同,独孤信在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宇文泰和曹操一样,一直把持西魏的政权但没有称帝,皇帝的职称是儿子们给评的)执政西魏时期就比较牛,当时宇文泰、独孤信和李渊的爷爷李虎等八人都是西魏的上柱国,号称八柱国。关于上柱国这个官职,在南北朝时期比较流行,隋唐也有,但在隋唐时期基本就是个荣誉称号了,没有什么实权,但在南北朝时期,柱国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应该说比司令权势还大,不但管军事,还管民政。当时的军队编制是宇文泰和其中一位西魏的外戚总管天下兵马,其余六柱国每人下属两个将军,每个将军领两只方面军,杨坚的父亲杨忠只是十二将军中的一位。

独孤信不但“善骑射,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而且“美仪容,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就是说不仅长得帅,而且会打扮自己,不是哗众取宠地胡穿乱戴,而是很有审美观念,时尚优雅的那种。他的女儿应该继承了这种基因,要不怎么皇帝们不约而同地娶了他家的女儿呢?大女儿嫁给了周明帝(周武帝的哥哥,先于周武帝宇文邕被拥立为帝),名正言顺的皇后;四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生下了李渊,李渊称帝后被追封为皇后;最小的女儿嫁给了杨坚,最有名的独孤皇后。这还不算,他的隔代遗传基因使外孙女(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也得到青睐,被周宣帝立为皇后,虽然这位荒唐的周宣帝登基以后册封了四位皇后,但只有杨皇后是从太子妃一步步走过来的,应该是最正宗的。杨坚能建立隋朝,在很大程度上也沾了女儿不少光。

这样论起来,杨广和李渊可是姨表兄弟,李渊是表哥,比杨广大三岁。这个关系已经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李渊有个皇帝姨父——杨坚。杨家和李家既是世交,当初的八柱国,又是姻亲,因此杨坚对李家非常照顾,在一上台掌权(相周)就恢复了自己的姓氏杨和李家的姓氏李(他们分别被周的皇帝赐姓普六茹和大野,幸好李渊的爷爷叫李虎,要是叫李鸡称呼起来还真是暧昧——大野鸡)。既然他们都把赐姓当成一种耻辱,不知为什么,李渊后来热衷于给别人赐姓,难道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

李家的祖宗认的比较乱,一开始说自己是汉代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估计在创业初期要突出自己的勇武彪悍;后来又说自己是西凉(十六国时期的一个短命王朝,只传了两代)的帝王后裔,估计是为了取代隋朝而造舆论,表示自己祖上也富贵过(有点象阿Q);在举朝崇尚道教的时代,自己的祖宗又变成了太上老君李耳。从李氏祖宗的演变过程来看,真是验证了“有奶就是娘”的真理性。

不管怎么变,总之一句话,李渊是一个有“来历”的人,加上姨父是皇帝,家世就不用说了。前途呢?世袭唐国公,在隋朝的时候就进入了仕途,先是充当皇帝卫队的首领(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以为千牛备身——《隋志》:东宫左、右内率府有千牛备身八人,掌执千牛刀。以千牛名刀者,取其解千牛而芒刃不顿),这可是尊贵体面的工作,后来又外放为刺史,有职有权的土皇帝。这样的人材自然会引人注目,最关心的应该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了。

这位窦毅也是一位人物,是后周的国戚,娶了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在后周算是一颗政治明星。可惜,自己的小舅子短命,内侄又过于荒唐,以致于把花花江山拱手让给了杨坚。在杨坚大肆清算前朝遗老的时候,自己的地位甚是尴尬而且危险,不要说政治前途,恐怕生命前途都难以保证。幸好,他有一个神奇的好女儿。这个改变了家门的女孩没有名字,史书上称之为窦氏,据说她出生的时候发垂过颈,3 岁时头发便与身等。如果研制一种窦氏护发产品,一定会把飘柔潘婷之流打得丢盔卸甲。没有办法,史书总是会给名人们各式各样的天生异象,尽管放在现在统称为畸形。

窦氏渐渐长大,读书识字,爱读《女诫》、《列女传》等,过目不忘,记忆力好又爱学习,果然是可造之材。好孩子人人喜欢,周武帝也很疼爱窦氏,将她养在后宫,宠爱过于其他甥男甥女。窦氏很机敏,常有过人的见地。武帝为了政治联姻,娶了突厥的公主阿史那氏,并且立为皇后,但对这位老婆感情不深(新唐书记曰:时突厥女为后,无宠)。窦氏看出了这一点,在私下劝谏周武帝,意思大概说: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突厥也比较强大,希望舅舅你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好好对待舅妈,安抚突厥,取得他们的支持合作,就能统一天下了(吾国未靖,虏且强,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根据推算,那时的她也就是十岁左右,能有这般见识,称得上是天才神童加早熟青年了。不过也有人考证这话是别人教的,由她的口里说出来武帝比较容易接受而已。武帝高兴地接收了这个建议,估计从这个时候起更是对她刮目相看,深深引为知己。等到武帝去世,窦氏也很悲痛,就像亲生父亲去世一般,后来杨坚篡位,她从床上掉下来,说自己如果是男人,就会干掉杨坚,保护舅舅(闻隋高祖受禅,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后来她的丈夫替她了结了半个心愿——干掉了杨坚家族,却没有把江山还给她舅舅。

史书上的“自投床下”很有意思,这个时候她已经不是婴儿了,不会是睡觉不小心掉下来,说自杀吧,高度实在太低。可以这样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妙龄少女,听到一个悲愤的消息,一脚踹开自己的闺房,想要扑到床上放声大哭,结果由于精神恍惚加之泪眼朦胧,没有扑到床上,而是扑在床边上滚落于地。不管是怎么掉到地上,她的父母已经没有心思追究了,而是赶紧捂住她的嘴,警告她不要乱说,否则会有灭族之祸。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窦家已经意识到很大的政治压力,如何化解?就要着落在神奇女儿身上。窦毅常常对自己的老婆襄阳长公主说:咱这女儿可不能轻易就许配给人(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言外之意一定要挑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这也说明了上门求亲的人很多,所以才有“何可妄与人”之说。于是老两口来了一场比武招亲: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来的人都以此为靶子表演射箭,最后出场的是李渊,他两箭射中孔雀两目,于是抱得美人归,也给后世留下了“雀屏中选”的典故。我一直认为“雀屏中选”比“东床快婿”显得更优雅更浪漫。

后来很多人讲到这一段都说是由于李渊箭术精奇,在这场比武招亲中正大光明的胜出。其实不然,原因有三。一是窦氏夫妇已经说过不能轻易于人,怎么能够采取这么草率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呢?二是尽管李渊的箭术的确不错,史书上也有记载,说他剿灭山贼和抵抗突厥时都曾经亲历战阵,发箭杀敌,但是在那个战乱尚武的年代,练习骑射是有条件家庭的必备科目,就跟现在的英语过级一样,说其他的求亲者都没有这个能力,恐怕不足信。第三就是史书记载了。在新旧两部《唐书》上对这一事件有着分别的记载: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旧唐书》;因画二孔雀屏间,请婚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新唐书》。有没有发现问题,是“阴约”和“潜约”,字虽不同,意却一致,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对求婚者说这个箭要射到哪里,谁射中就OK了。而是自己暗中许诺,射中眼睛者胜出。

这应该还是隐藏了部分真相,按照这种记载,似乎是命中注定该着要嫁李渊。但还要注意一点,“高祖最后射”一句很有学问,别人前面忙乎了半天,他弓张矢发就搞定了。两种可能,一是他已经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窦氏夫妇设下这个哑谜的标准答案(最大的可能就是设局者本身透漏出来),二是招亲到李渊就为止了,即使他射中屁股,窦公也会站出来说,我们老两口约定好了,谁射中屁股谁就是上天给我们挑选的女婿,谢谢各位贵公子的光临,大家回家洗洗睡吧。

潜规则,在这场比武招亲中充分得以发挥。综上所分析,窦公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危存亡,需要在新的朝代以自己的神奇女儿寻找一个利益代言人。其实能够和杨坚结为亲家可能更好,史书没有记载他是否做了这方面的努力,可能是这种前朝国戚的身份比较敏感,杨坚的儿子们没有动这个心思。假设某一位皇子来随便射一箭,哈哈,看看窦老头怎么解释。他挑中了李渊,但又不愿得罪其他来求亲的王公贵族,于是玩了这么一出。

这种比武招亲的方式,不像穆念慈之于杨康的“唯才是举”,倒像西夏国公主梦姑之于虚竹的“因人设岗”,只是不知道李渊和窦女是否也像虚竹和梦姑一样,在招亲之前早已陈仓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