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寒门状元 > 第2194章 论“功”

第2194章 论“功”

王琼道:“这两天关于草原上的战报极少,到现在还没有兵部沈尚书的消息传来?”

侯勋迟疑了一下,道:“之前有消息说沈尚书曾出现过,但……这两天又没音信了,也没听说草原上有何战事发生……但……”

侯勋说话吞吞吐吐,最后好像记起什么,欲言又止。

王琼皱眉道:“你可是有什么事情没有告知本官?”

侯勋抱拳行礼:“有个消息,卑职也不知是否跟沈尚书有关,因为是北边过境的牧民传来的,未必能作准……卑职听闻,说是他们的汗部出了状况,似乎是可汗的一个儿子死了,鞑靼人正在哀悼,至于那个王子是怎么死的,却没更多消息传回。”

“那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死了个鞑靼王子?”王琼皱眉问道,“为何之前没有任何线报?”

“这个……”

侯勋显得很为难,毕竟调查情报这种事,以前他可不会管,所有情报都是直接呈送总兵吴江,他没资格过问。

王琼见侯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由再次问道:“那是否有可能,是沈尚书带兵跟鞑靼人交战,把这个鞑靼王子率领的兵马给击败了,甚至那领兵的鞑靼王子也战败而死?”

侯勋点头道:“是有这种可能。”

王琼无奈摇头,显然对侯勋说的话并不怎么采纳,侯勋好似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并不能完全赢得王琼的信任,又补充道:

“卑职之前便有听军中的人说,沈尚书率领的兵马不多,定下的策略是诱敌深入……仓促下跟鞑靼人在草原上交战的可能性不大……”

王琼打量侯勋,问道:“这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侯勋发现自己失言,低着头不再言语。

王琼叹道:“一直让你调查沈尚书的消息,现在暂时先放放,接下来你着重查明鞑靼王子战死的消息是否确切,再顺着这条线,多探知草原上的情报,现在鞑靼人对信息封锁太严重,以至于草原上的消息很难传递过来,如今北上南下的商旅几乎绝迹,只能多问问那些南下逃难的牧民,你注意善待这些牧民,如此就能从他们口中获悉更多有用的消息。”

“是,大人。”侯勋领命。

……

……

京城,建昌侯府,张延龄才刚得到宣府发来的文书。

正是晚饭时,张延龄在一个妖艳女人的侍奉下饮着美酒,一边侧头跟跪在地上的黄玉说事。

“……陛下打了胜仗,这是好事嘛,看来没有沈之厚陛下同样可以打胜仗,那以后朝廷是否有沈之厚这个人,已无关紧要。”张延龄笑道。

黄玉跪在那儿,不敢抬头跟张延龄对视,主要他怕见到什么不堪入目的事情,到底张延龄怀里的女人衣衫不整。

黄玉耷拉着脑袋:“听从宣府过来的商贾说,这位沈尚书出塞后就失踪了,而后鞑子就把各关塞给牢牢看住,好像关门打狗……很多传言说沈尚书已兵败自尽,就是没法确定消息是否属实。”

“那一定属实!”

张延龄不屑一顾地道,“战场上有常胜将军吗?沈之厚是打了几场胜仗,也不知他撞了什么狗屎运,每次都让他逢凶化吉,但得意而不可再往,这次他得意忘形,居然领兵深入草原,面对四面八方袭来的鞑子,他不败才算有鬼了!”

“对。”黄玉笑道,“姓沈的死了,侯爷终于可以报仇雪恨……”

“啪!”

张延龄伸手把身边杯盏悉数扫到地上,“霹雳吧啦”声中摔了个粉碎,怒气冲冲地道:“什么报仇雪恨!他有那资格让本候记挂于心吗?再者说了又不是本侯亲自动的手,这口恶气哪里出了?”

黄玉试探地问道:“沈尚书的府宅还好好地在京城里,要不咱们去放上一把火?”

张延龄张开巴掌就是一耳光打过去,只听“啪”的一声,黄玉脸上出现一个清晰的掌印,张延龄破口大骂:

“老是放火、刺杀这种低级的主意,难道你就不能想点别的?现在沈之厚还没落罪,若是他因罪被陛下责罚,本侯自然会让他府上鸡犬不宁,这会儿动他的府宅,不是又被那些言官拿到把柄?”

“侯爷,没人知道是您干的。”

黄玉摸着脸,冤枉地道,“再者说了,这京城内外都是您的人,就算放了火,也没人敢把侯爷您怎么样……”

张延龄一摆手:“就算没人说,也有大把人认定是本侯所为,这个节骨眼儿上本侯可不想落人话柄!若沈之厚死了,要纾解这口气也不在这一时间,本侯还有更要紧的事情做……之前让你把京城内所有买卖接过来,把货栈都查封,你可有办到?”

黄玉扁着嘴,委屈地道:“不是小人不办事,侯爷,说来奇怪,就算封了那些货栈,市面上还是有人出货,咱售卖的商品的价格一直提不上去,唯一的办法便是把那些小商小贩都抓起来……”

张延龄皱眉:“市面上有那么多货么?非要到早晚两市,把那些卖生活必须品的小贩抓起来?你就没查过,他们从哪里拿的货?”

黄玉道:“好像是……在侯爷您下令查封货栈前,有人把货给散出去了,那些小商小贩都是那会儿进的货,现在他们都是直接从家里提货,线索全断了。”

“那就把这些刁民全抓起来!”

张延龄怒吼道,“直接送到顺天府……不对,押送至京营衙门,定他们个罪……就说他们囤积居奇发国难财,先杀几个,看谁敢跟本侯作对!”

到最后,张延龄已经失态。

“是,是,侯爷,您消消气,小人定会把事情做好。您可别气坏身子。”黄玉一脸委屈之色道。

……

……

就在朱厚照调集大明边陲各路人马往宣府集结,跟鞑靼三王子所部形成对峙时,草原上沈溪已率领兵马顺利由君子津渡过黄河,进入东套地区,并且过了原东胜卫下辖的五花所故地,准备找到以前大明控制东套地区的官路,动身南返。

就算沈溪所部消息通畅,但也无法得知更多关内的消息,至于朱厚照跟鞑靼人一战,更是完全懵然不知。

此时摆在沈溪眼前的,已不再是三边以及宣大之地有多少兵马准备驰援他,又或者是那个曾经构想中的包围圈是否形成,而在于身后数万鞑靼追兵愈发迫近。

“后方八十里有鞑靼骑兵数千……”

“左翼四十里有鞑靼骑兵袭扰我斥候……”

“前面四十里有数百鞑靼骑兵游走,试图阻碍我军兵马通过……”

几天下来,全都是关于鞑靼追兵的消息,本来沈溪派出的斥候,能距离本部百里左右活动,但到现在已经被压缩到六十里范围,也就是说,沈溪走到哪里,最多也只能知道周边六十里的情况,更多的消息只有靠他对战局的分析和判断。

如此一直到六月十七,沈溪已经在草原上走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天兵马终于抵达传说中的官道,其实这条路早已荒废,沿途有一些哨卡和驿站,经历几十年风沙侵蚀后早就跟周边戈壁沙漠融为一体,士兵行走其间,发现除了后方追兵外,还有更迫在眉睫的问题,那就是水源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