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寒门状元 > 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

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

云柳行礼:“林将军之前并未踏足江南之地,经历跟倭寇的海上大战后,便随船队北返了……有关林将军的情况,卑职并不清楚,一切以大人的书函为准。”

这话显得很生硬,谢迁觉得有些不对头。

谢迁道:“他不用旁人倒能理解,不用伯之……呵,他想做什么?”

谢迁很清楚林恒跟沈溪的关系,对于林恒的任用一向抱着谨慎的态度,虽然他认可林恒的能力,不过在他眼里,再有本事的人,一旦跟沈溪攀上姻亲,都需要小心应付,毕竟要防止沈溪将来擅权。

云柳仍旧不能回答。

谢迁摇摇头:“也罢,之厚能按时回京最好不过,就算他先前在南京做点什么非常事,也完全可以理解。江南官场这些年来死气沉沉,他这颗石子投进去,掀起一潭波澜,也未尝不是好事。”

云柳道:“以卑职所知,大人很快就会从南京出发,动身北上。更有消息说,陛下之所以行进缓慢,便是在等候沈大人,准备一起返回京师。”

有些事,本来云柳不该对谢迁说出来的,但云柳尊重谢迁,这种可说可不说的事情上她没有隐瞒。

却不知这个消息谢迁根本就不想听,尤其是听到朱厚照跟沈溪间那种超越君臣和师生的默契,让谢迁打从心眼儿里感觉自己被皇帝冷落,怎会有好脸色?

即便云柳聪慧,但对谢迁这种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她却把握不准。

谢迁倒也没发作,点点头道:“早些回来也好,总归他是大明的功臣,若长期滞留在外……导致朝中出现乱子,那就算他有功,也是过了。”

云柳蹙眉,她能听清楚谢迁说出的每一个字,但连在一起她却完全听不懂,谢迁就像是在跟她打哑谜一样。

谢迁再道:“若是可以的话,催促他走快点儿,免得陛下在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听说陛下因沈家小女之事,心理有所波动,如今滞留山东境内,流连不去……真让人担心哪。”

云柳道:“卑职会把谢大人的话原原本本带给我家大人。”

谢迁点了点头:“你先回吧,老夫有些情况需要好好整理,等弄清楚后会记录到书函中,你送回给他便可。”

此时谢迁突然显得很倦怠,已不想跟沈溪争什么,也不想跟云柳多交谈,只是想自己一个人好好冷静一下。

这种状态,云柳在沈溪身上能经常看到,因为有时候沈溪也需要一个人去思考问题,不希望旁人打扰。

云柳行礼道:“卑职便先退下了,谢阁老有事的话,只管差遣人通知一声,卑职告退。”

……

……

谢迁把云柳给赶走后,一个人坐在那儿,怅然若失。

时间转眼便过去一个时辰,等蜡烛燃尽,谢迁才突然反应过来,此时手上仍旧拿着沈溪的书函,不由摇头重重叹了口气。

“不一样了,什么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一个时代结束了啊。”谢迁不无感伤地说道。

因为屋子内蜡烛熄灭,仆人端着烛台进来,见谢迁坐在黑灯瞎火的屋内,唉声叹气,不由上前给谢迁重新点燃烛火。

谢迁一摆手:“去,把户部杨应宁给老夫叫来。”

仆人道:“是。”

无论时间多晚,谢迁对于朝中大臣几乎是随叫随到,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尤其是像杨一清这样的后进。

等杨一清心急火燎赶到小院时,谢迁已把给沈溪的回信写了一半,不过内容质量实在是不高……谢迁发现自己连一个重点都没写。

“应宁来了?”

没等杨一清上前行礼,谢迁主动打起了招呼。

杨一清恭敬地道:“阁老,连夜召唤,朝中可是有大事发生?”

谢迁摇头:“要说大事倒是没有,只是听说之厚在江南之事。”

杨一清叹道:“在下刚有听闻,说是沈国公卸了魏国公徐老公爷的职,将南京军队权力交给各卫所将领提调,如此乱纲纪之事……”

按照杨一清的想法,以往沈溪做出任何改变,朝中高层看来都不可理喻,需要及时出手制止。

但这次谢迁却抬手打断杨一清的话,道:“事情没定数,再者此乃陛下的意思,怪不得之厚。”

谢迁又在帮沈溪说话,多少让杨一清感到意外。

谢迁道:“再过些时候,他便会回京,这次他路上应该走得很快,可能会跟陛下一起回来。到那时,朝中会进行人事更迭,老夫也有可能会请辞归乡,以后这朝堂,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谢迁萌生退意已非一天两天,杨一清皱眉回想,谢迁仅在他面前表现出退出朝堂的感慨已有好几次。

但杨一清又觉得这次谢迁的态度跟以往迥异。

杨一清心道:“为何谢阁老现在看上去更加失落,好像真就要走?莫不是被什么事触动,一时间对朝事厌倦起来?”

杨一清道:“阁老,这朝中没您不行,朝廷需要稳定啊。”

谢迁摇摇头道:“本来老夫跟你有一样的想法,觉得哪怕要退,也要等新老交接完成后再走。但现在看来,阉党乱朝时朝局仍旧能保持稳定,年轻后辈一个个成长起来了,老夫伸手去管的事情反倒一次次出现状况,或许真不如完全放手,如此也算对陛下,对先皇有个交待。”

谢迁的态度,让杨一清觉得很无语。

哪怕杨一清也觉得谢迁在朝中未必是什么好事,甚至他也想过让谢迁退下来,但现在真有可能会出现首辅致仕的情况,他反而感觉危机重重。

杨一清心道:“有谢阁老在朝,始终一些人不敢乱来,张苑不能乱国,沈之厚也会有所顾忌,但若谢阁老一走,看起来年轻后辈不用再戴着枷锁行事,但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恶果。”

“谢阁老请三思。”

杨一清弯腰拱手,诚恳挽留。

谢迁笑了笑:“以为老夫这一两天就要走?还是会有一段时间打理好所有事情……不过请辞致仕的奏疏老夫非上不可,看看陛下的态度吧。”

“之前老夫也提出过请辞,但陛下没准允,不过想来现在陛下已不需要老夫这样一个老迈昏聩,总跟他唱反调之人立在朝堂,激流勇退反而是最好的结果,看看以前的刘少傅和宾之,他们现在不用考虑那么多尔虞我诈,不活得越来越精神了吗?”

杨一清杵在那里不知该评价什么好。

大明官场,的确没有那种藕断丝连的情况,无论是谁,致仕就要放出手头所有权力,当然在门生故旧中的影响力另当别论。

无论是刘健、李东阳,还是马文升、何鉴等人,致仕后都是不问朝事,日子过得很清闲,总归他们知道皇帝没有启用他们的打算,而现在谢迁的意思是他也要加入这些闲散人士的阵营。

谢迁再道:“相信最多一个月,陛下就会回京城,这两年朝野更变太多,其实六部老夫能放心得下,不但有之厚,还有你,回头可能德华也会执掌一部。只是内阁那边老夫有些担心,没想好走后该如何交接。”

杨一清问道:“难道叔厚……”

本来杨一清想说,难道梁叔厚的能力不行?

话刚出口,他突然意识到这么问等于变相恭送谢迁离开朝堂,于是就此打住,毕竟内阁接班人的选择跟他无关。

谢迁摇摇头:“一个介夫,一个叔厚,总觉得在什么问题上偏差一点,可惜你不是内阁中人哪。”

杨一清闻言不由苦笑,他没料到谢迁会在内阁接班人的问题上突然提到他的名字,但他心中隐约也有一丝不安:“沈之厚乃翰苑出身,之前也有声音让他入阁,不会趁着这次机会,让他入阁,甚至位列宰辅吧?”

谢迁叹道:“这些事等陛下回来以后再说吧。接下来几天老夫要要把这些事考虑清楚,以后应宁你要多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