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超级农业强国 > 第36章 纵论(上)(求收藏!)

第36章 纵论(上)(求收藏!)

在会场大致转了一圈之后,两人在一个大型辩论沙龙旁边坐下休息。

现场采用开放式的布局,由几组大型沙发环绕组成可供休憩的雅座,沙发周围是由数组高低不等植物墙所构成的区域隔断,在沙发中心区域的精致的矮几、采光良好的大面积滨湖落地窗、各式饮料以及无数随手可及的零食。植物墙边上并排着编织藤长靠椅和一些椅子凳子,坐下三四十人绰绰有余,今天晚上最大的沙龙团体应该就是眼前的这个了,两人意外地远远看到宋芯悦也混迹其中。

两个年轻男子在争论着什么,齐政一看其中那戴眼镜的男子挺熟悉,半天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齐政和田雨唯在近植物墙的靠椅上并肩而坐,一边听着讨论,一边稍作休息。

沙龙正中心,名为赵琪东的男子穿着休闲西装,眉宇疏懒,高谈论阔。

而对面那位齐政看着眼熟的男子戴着一顶宽檐帽,穿着一身皮裤大头皮靴,带着副框架眼镜。

通过初步介绍,得知那个叫赵琪东的男人,其父辈曾在国内政府任职,他出国留学后,一步步接管埃外斯俱乐部纽约分部。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现供职于****资产管理部门。在今天的会场内,他作为少数的成功申请绿卡的华尔街“精英”,最具气场。

赵琪东本身的经历让他自带一股傲气,再加上他于俱乐部纽约分部这边经营得比较好,名气不小,在华裔群体中备受追捧。大家听着赵琪东说起华尔街的那些事情,时不时地附和,都恰到好处地给予赵琪东光环。

途中不断有人进入他们的场子。和齐政这些凑热闹的“局外人”不一样,来的都是俱乐部资深成员或者在纽约取得一定成绩的年轻人,听到了赵琪东所在过来拜望的,或者就是为了和赵琪东交集的,就坐下来加入到讨论之中。

随着气氛升温,赵琪东不时被众人碰杯酒,几乎就是众星拱月。

此时赵琪东伸出手指头点点对面那个男子,“苏放你就是倔脾气!大陆的金融也就那么回事,你回去时间长了,肯定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大陆与美国的差距岂止一百年?我当初就不看好,大陆的摊子太糟糕了,你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要是加入华尔街,我保证起码年薪是十万这个数起步!你苏放早该发财了……”

听到这话,齐政突然来了电,思路融会贯通,记忆又被活跃地调了出来,立时想起那眼镜男的名头。

苏放,一位位于交易链顶端的中国交易员,曾被华尔街著名专业杂志《交易员》评为年度“百强交易员”,成为该榜单历史上第二位华人。

苏放是浙省人,他是真正的学霸精英,1995年,不到二十岁的他就揣着1000美元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金融博士,因为这才是他的真正兴趣所在。

他真正步入华尔街是在两年后,签约世界著名投资银行花旗银行。最初只是一名技术支持部门的普通员工,但他设计的一种交易模型,因实用价值极高,为公司赢得大量利润,也给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交易员。

金融危机后,苏放离开花旗银行回国并创立自己的基金,在全球经济动荡一波接一波的情况下,投资业绩一直在三四成到一倍以上,被誉为国际最能赚钱的华人基金经理之一。

在后世央视对他的采访中,齐政记得他意气风发,牛逼哄哄。不过现在听言语,似乎他在回国发展和留在华尔街之间徘徊不定?

不过既然想起了这些东西,齐政看着苏放的背影,无异于是看到一活宝了。

……

另一边,赵琪东越说越起劲,“你们知道在美国,谁是我们华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吗?”

提及这个话题,众人都莫名地提起了兴趣。现场不少人是想在美国发展的,他们为什么追捧赵琪东,其实重头戏还是在探讨如何顺利地融入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赵琪东看到众人的期待,嘴角带笑道,“我告诉你们,是印度裔。”

“印度裔比华人在美国混得好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在华尔街还是硅谷,他们都比华人更能出人头地。”

“公认的是,在硅谷,有三分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硅谷中高层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统治硅谷,华人沦为打工仔;相比之下,在美国的华裔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头苦干,但就是得不到高层赏识。”

“而且在百事可乐、联合利华、标准普尔等公司任职的印度高管也不在少数。”

“这是因为印度拥有世界顶级的学府——印度理工学院,培养了不少一流人才。从这所学院出来的印度裔领导者更关注传递价值观,培养沟通能力、影响力、以及对商业的理解。”

“有个段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麻省理工学院,老教授遇到了一个优秀的印度学生。老教授感慨道,你们国家明明有印度理工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你还会选择我们麻省理工呢?印度学生回答道,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来麻省理工的。”

“很奇妙,不是吗?从人才的素质来看,印度发展的潜力绝对比大陆要强。而且欧美公认,印度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并将印度定义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赵琪东眉宇高挑,正是说得兴起之时,所有人都专注听着。

也许平时或多或少听到一些“印度裔将会统治硅谷”的说法,但很多人其实对印度知之不深,只知道那些印度裔高层大多都在同一所大学接受教育。而培养他们的这所大学,叫做印度理工学院,被称为全世界最难考的大学,录取率只有3%。

更不知道在欧美眼里,印度是中国要有前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