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皇明天子 > 第三章 千岁万岁

第三章 千岁万岁

他将这种陌生和改变,归咎到了从信王到储君的变化。

王承恩摇头说道:“千岁昨日入宫前,还略微有些…慌乱,今日与昨日大不同,臣嘴笨,说不花来,千岁身上透着一股劲。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囊锥露颖!”

朱由检嗤之以鼻的说道:“屁精。”

正在吃早饭的朱由检,并不知道,他对明末了解太过贫瘠,以至于他以为他以为的只是他以为。

比如魏忠贤弄一个襁褓里的孩子,指定为太子,并不是他的臆想,而是正在发生。

昨日申时,朱由检被刺杀出城的时候,醉心于锯尺的天启皇帝,已经撒手人寰,抱着他亲手制作的《江山在握》墨玉梨木笔架,彻底的离开大明天下。

随即魏忠贤就将整个乾清宫封锁,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焦急的在乾清宫前走来走去,手里握着一份圣旨,这也是一份遗诏。

只不过是由阉党编纂,它同样合理合法。由礼部尚书,大明首辅黄立极书写,同样有天启皇帝的印玺。

但是现在这个圣旨,没有受诏者。因为他等的那个【皇子】,还未诞生。

“王体乾,你去老祖奶奶那里看看,到底好了没有!这要是再不成事,这东林人就冲进宫了!到时候,我可拦不住!田尔耕,你去守住午门,切记不能放任何东林人进来。”

魏忠贤气急败坏的继续说道:“李朝庆,令我内操诸子,剑出鞘,随时应变!”

养着五虎、五彪、十狗、千子万孙的魏忠贤略微有些慌张,他不由的想到了当年因为赌债,不得不摘下半个男人根给催债的钱债血尝,当然那些人现在早就被他一刀一刀活剐了。

客氏在天启皇帝卧床不起之后,就已经弄了八个未显出身段的孕妇进宫,养在了掖庭,即使以魏忠贤权倾天下的本事,情急之下,人不知鬼不觉的弄八个不显身段的孕妇进宫,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这八个孕妇养了几个月,只有两个产子,一女,一夭折,剩下的六人依旧待产。

所以才让魏忠贤如此的焦急,他倒是想直接抱到宫里一个男娃,直接指认,可是在天启皇帝生病的消息传出之后,东林党控制的各社人,就已经把各宫门都给堵了。

他也不是那根深蒂固的唐朝前辈们,他权倾朝野也才五年时间,他就是再厉害,也不能真的把控朝野,东林党势力依旧庞大,而他阉党内部也不是风平浪静。

阉党把控的外廷,多数都是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斗争失败之后,被迫跑到他羽翼之下避难。

天启皇帝病重的消息传出之后,阉党把控的外廷,俨然已经有了失控的征兆。比如户部尚书施凤来,就是他的扶持才入了阁,但是他支持张皇后。

无数人已经盯上了从龙之功,盯上了倒阉的功绩。

大明的政坛正面临着一次洗牌,危机与机遇并存,无数人在这次的皇权交割中下了赌注。甚至将身家性命摆在了赌桌之上,如同一个个赌红了眼的赌徒。

他不得不像当年赌上蛋,再次下注参赌,这种参赌的感觉让他很不爽,因为他十赌九输。

魏忠贤相当清楚,一旦天启皇帝病逝,皇帝不是他扶持的儿皇帝,他必然倒台,尤其继任者,是一个对阉党豪不掩饰轻蔑的信王。

田尔耕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不注意被脚下的坑坑洼洼摔了一跤,连滚带爬的跑到了乾清宫下,大声的喊道:“九千岁!午门城门被锦衣卫打开,朝臣已经从午门进来了,张皇后手捧遗诏,领着朝臣们奔着乾清宫来了。”

王体乾也从慈宁宫的方向疾驰而来,说道:“九千岁,太祖奶奶那边诞生了一个男婴!可是不足月夭亡了。”

“什么?!”

魏忠贤闻讯一口气没喘过气来,厥了过去。

等魏忠贤被王体乾掐着人中醒过来的时候,只看到了大臣们正在和净军对峙,而魏忠贤看着乾清宫的牌额,最终摇了摇头,天命不在他这一侧。

进宫里的妇人不能显出身段,否则东林控制的社人,怎么可能放有身段的女子进宫?

后来东林党的一些朝臣们,还请了太医院的太医,在宫门口对进入大明皇宫的宫女诊脉,他就再没了机会送妇人进宫。

而天启皇帝走的还是太早了些,哪怕再晚上一个月,足月的孩子诞生,他也有更多转圜的余地。

而且魏忠贤看着大明朝臣的义愤填膺,包括一些过去依附他的朝臣,也在怒吼的模样,他忽然怀疑,自己真的指定太子,真的能瞒天过海吗?

大明的朝臣以骨头硬闻名,他杀了一批又一批,真的能够摄政?况且还有个有大义的信王!

早知道就该动手杀了信王才是!哪怕到时,扶植一个福王一脉的人,也好过现在。

大明朝有三推才就的惯例,也就是说按照惯例,信王还会有两次进宫的机会,可是天启皇帝就这么走了,明明早上还能清醒的说话,还在询问鞑子、陕西民乱、江南织造等事。

这傍晚时分,就走了,让魏忠贤措手不及。

“放下佩剑,放朝臣们入乾清宫。”魏忠贤摇头说道。

一步错,步步错,现在造反已经来不及了,毕竟还有个南直隶,只有想办法控制信王才可以。

早秋的风,吹动着南郊南海子的芦苇荡,激起了南海子阵阵涟漪,而趴在树上一整天的王承恩,突然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奋力的喊道:“千岁,千岁!我看到了施凤来!施凤来捧着诏书来了。王文政你去看看,是不是来接千岁的诏书。”

一个轿夫猛地一个激灵,从地上窜了起来,骑着快马而去,没多久又骑着快马而回:“千岁,是懿旨!接千岁回京。”

朱由检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几张梳理的纸张,填进了火塘之中,他看着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着臂膀上的伤口,站起身来说道:“以后,要叫万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