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唐朝第一女王爷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旗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旗

四、信幡

代表皇帝的军旗,除了纛,还有信幡。这种表明将官身份的旗帜,在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赋予了新的含义。当时,用画有白虎的幡,作为主战的军旗。与之相对,驺(读zu)虞幡释放的是和谈罢兵的信号。清朝文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晋制最重驺虞幡”。说明驺虞幡是皇权的象征,影响力巨大。

驺虞,至今仍争议不断,主要有雪豹、白化王猎豹和大熊猫三种说法。母雪豹有掩埋猎物的习惯,被人发现后,以讹传讹,误以为雪豹为仁兽,而且雪豹与《山海经》中的描写大致相符,因此,驺虞很有可能就是雪豹。

在“八王之乱”中,妖后贾南风假借驺虞幡的权威,解散了楚王司马玮的军队,顺利将其诛杀。贾南风倒台后,晋惠帝司马衷能力低下,无法掌控西晋乱局。永宁二年(302年)五月,河间王司马颙(读yóng)擅立太子,引起诸王不满,长沙王司马乂(读yì)起兵发难,司马颙欲再次借用驺虞幡造势,结果遭到反杀。象征皇权的驺虞幡随着皇权式微,也走向了没落。

五、五方旗

旗帜除了表明身份和地位,还能标示位置。相传在黄帝时期,就用青、赤、白、黑、黄等五种颜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因此称为“五方旗”。古代军队作战时,五方旗能够便于将领指挥军队,随时掌握战场动态。

三国时期,魏国在旗帜上分别用青龙、朱鸟、玄武、白虎、黄龙等图案,配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队伍,起到沟通和联系的作用。直到宋代,将领“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就连在《水浒传》也能看到五方旗的影子。第一九回中:“敲金边,出五方旗,放大炮,掌号儹行营,各各摆阵出战。”还原了宋军作战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梳理一下这些军旗,不难发现,它们是一个层级分明、上下协调、实时有效的作战体系。首先,体现了从上到下的国家机器。大纛旗代表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发出战争的指令。将军受命出征,牙旗所在之处,必是将军临阵之地。手持号旗的士兵积极应战,奋勇争先。其次,实时反映战场状态。五方旗将军队分成五部分,将军通过旗帜的变化,了解战场形式,调整作战部署,为战胜对手创造有利条件。

在战场上,军旗如此重要,夺旗成为一项重要的军功。井陉之战初期,赵军占据人数和地形的优势。韩信以拔营夺旗的方式,瓦解赵军斗志,造成对手集体扑街,赵王歇,大将陈余被杀,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神话。。

对于个人而言,夺旗同样十分荣耀。公元前119年,西汉名将李广的小儿子李敢,跟随大将霍去病参加漠北之战。大军北征两千余里,翻越离侯山,强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两军激战。李敢不但斩首颇多,而且夺下了左贤王的战旗。战后,汉武帝表彰有功将士。李敢因夺旗有功,受爵关内侯,食邑两百户。李敢弥补了“李广难封”的遗憾,也算是对李广的安慰。

相对于兵器甲胄,古代军旗热度不高,粉丝不多。军旗没有兵器刚强锋利,也没有甲胄避锐护体,但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民族尊严的代表,是军队灵魂的体现。在军队中,兵器甲胄是攻坚克难的硬件,军旗是使命必达的软件。装备和意志的结合,软硬兼施,才是打好仗、打赢仗的保证,如今,军队的武器早已更新换代,鸟枪换炮,可军旗的精神内核不但没有变化,反而发扬光大,激励着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