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是大圣师 > 第121章 传奇(下)

第121章 传奇(下)

刘昌郝也未注意街上的转角处有一人在看他们,正好这段路上的行人比较多,刘昌郝伸手将谢四娘挽了一下。

宋朝没有暖男一词,真正意义上的暖男也不多。

苏眉儿先是笑,忽然痴痴地看着这幕场景,连话也说不出。

…………

来到马神医家,这里离贡院不太远,离开封城第二大的夜市龙津桥夜市也仅几百步之遥。医馆里有不少人,名气大,上门看病的人也多。排了好一会队,才轮到他们。

马神医先是看朱三,又看刘昌郝他们,前几天朱三来又打听了一些具体的情况,对马神医说了刘昌郝的由来。除了刘昌郝还有武兆麟,皆是粗衣打扮,马神医一时弄不清谁是刘昌郝,不过他反应也不慢,渐渐地就将视线转向了刘昌郝。刘武二人一般大,但还有谢四娘呢,只有刘昌郝长的像谢四娘,气质也不一样。

“你是刘……”

“马大夫,我是刘有宁,呼我刘昌郝亦可。”刘昌郝施了一揖礼说。

因为诗词,可能在许多文人中,自己有了一些小名声,但自己眼下依然是才不足名,况且人家是医生,作为患者的家属,谁敢对医生不尊敬?

“刘有宁,诸位,请坐,”马神医说,也不仅是对刘昌郝名气的看中,刘昌郝卖了许多鞭炮,虽然衣着朴实,家庭情况应当还可以。不是他势利。这时代看病一般都是先看病后给钱,绝不会像后来的医院那样,那怕病人下一秒就要死了,不交足钱医院也不会收下病人看病。

也有医生看病收费高的,总体情况是小病看的不便宜,大病看的不贵。小病也要用中药,一时半会不会好,往往一个小感冒就能花上百文的钱。大病要么看不好,看好了还是中药,顶多再辅助一些针炙等措施,有钱的加一点人参,但人参这些名贵的大补药材谁敢加多少?所以患了大病,看病费用也不贵。

谢四娘的病情应当比较复杂,一年的诊费、药费合起来不过几十贯钱。

往往出现一些病人看好了,也偷跑掉了,或者付不起药费便向大夫赊账,所以一般经济实力好的,往往会受到大夫欢迎。反正两个时代比较,越比较刘昌郝有时候越糊涂,有许多事他不是越想越明白,而是越想越不明白。

“你们谁是病人?”

“她是我阿娘,她是我家客户盖娘,皆是病人。”

马神医点点头,刘家的风评,朱三前几天说了一些,京城也在传,说品行高洁,这样的人家对客户应当也不会差,同样有可能不惜重金,将客户家的病人带到京城看病。

“谁先来?”

盖氏是客,谢四娘硬推让着盖氏先来。马神医搭脉,问了一下病势情况,然后看盖氏脸色,口舌,甚至闻了闻盖氏呼出来气息的味道。

遇到传染病怎么办?大夫也要倒霉了,然而闻是中医里的一个关键,不但闻呼出来的气味,有讲究的,甚至闻病人大小便气味。这是职业精神,就像刘家现在大量使用更臭不可闻的沼肥一样,是不能耻笑的。

马神医说:“朱三郎前几日言你家离京城好几十里路,你们来京城看病,其非一日之功,必须住邸店。”

据朱三说,马神医神就神在有一手针炙的技艺。

即便没有,看病也要分两种,如刘昌郝带盖氏或韦小二带盖氏,是看了病,也给了诊金,但大夫开了一副药方就拉倒了,然后去药店抓药,不用住宿。

还有一种,那就是精心治疗,每天根据情况开药,或者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必须每天来,刘昌郝家离京城又远,只好住邸店。但这得根据病人的意思,马神医顺便说一下。

“马大夫,这次来,已准备住邸店。”

“善。盖娘子之前多是患有风寒,其治益晚,导致外邪内侵,伤及肺腑。”

“是,是,”盖氏高兴地说,之前刘昌郝带她看病,韦小二又带她看病,至少没有说出她病情的由来。这个病根子乃是在逃荒的路上落下的,那时那有心情看,结果拖得久,到了五丈河病情加重,为了让她看病,丈夫偷帛,被活活打死。

“你不用担心,老夫须辅以针炙,再以猛药攻其邪毒,后用温药养之,月余后,按老夫所配药方抓药,数月便能康愈,然日后须注意调理,少事劳作,更须防寒保暖。”

刘昌郝也听出来一点,似乎盖氏以前是风寒性感冒,没有及时看,转为慢性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只不过随后自己来了,带她看,平时药不停,春天韦小二又带她看了一回大夫,没有治好,也没有让她病情恶化,马神医才有把握说能看好。这仅是刘昌郝猜测,对看病,他真的是一点也不懂。不过马大夫居然能看出来盖氏一年前患了风寒,应当确实有一手。

刘昌郝变得兴奋起来,自己还有一个“母亲”呢。

盖氏更激动,以后还是不能做重活,至少比以前半死不活的好,况且她也想活着,两个孩子还小呢,她巴望着能看到他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盖氏要下跪,又不知跪谁是好,马神医要跪的,东家也要跪的。

“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乃是医者操守,勿用施大礼。”马神医说完,又替谢四娘看病,搭脉后又问了一会,神情却凝重了。

PS:龙津桥夜市又叫州桥夜市,据传夜市到四更,五更又开始日市,灯火之盛以至惧火的蚊虫都不生,其繁华度远胜于清明上河图景象,还没有马行街夜市热闹,特别是元宵节,马行街能从里城开始,一直张灯到几十里的城外,壮观无比。除了这两大夜市外,还有若干小夜市,同样很繁华。

PS2:宋朝正式呼医生为大夫,但不是所有医生是大夫,只有开医馆的医生才为大夫,走街串巷的草头医生则曰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