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是大圣师 > 第153章 责问

第153章 责问

韩大虎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肖娘子继续哭。

刘四根、梁得正这些人物不讲道理,刘昌郝却讲道理,他能拿肖娘子怎么办,只好带着韩大虎回去。

路上韩大虎说:“肖娘子不敢和离,她娘家人老实。”

宋朝不是明清,虽然女方和离起来比较困难,但像梁得正夫妻这种情况,是准许和离的。不但肖娘子,刘二胡子老婆也一样,跟着丈夫不是过日子,而是遭罪的。

“我也是气极之言,当初肖娘子是如何嫁给梁得正的?”虽说庄稼人三件宝,近田丑妻破棉袄,但庄稼人就没有娶漂亮老婆的想法?肖娘子姿色不差,至少普通人家能嫁得出吧。

“我亦不大清楚,似乎当年梁家情况还好,他父母中年得子,娇惯,惯出来的性子。”

后面的刘昌郝听说了一点,梁得正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梁母生梁得正时,都三十多岁的人,可能如韩大虎所说的娇惯,后来梁得正成家立业,然而继续游手好闲,其父母岁数也大了,身体不大好,看到儿子这样子,心里郁闷,陆续病故,村里的说法是他父母被他活活气死的。气是一方面,人老了也是一方面。

韩大虎继续说:“此人乃是一陀屎,最好不要碰,回来后,将他打一顿便放过,免得沾上,须注意的亦不是梁得正,而是刘四根。”

“我懂的。”

梁得正带刀子,主要还是偷钱,刘四根不带刀子,却想要人的命。

两人回去,刘昌郝要看看地里是什么情况,韩大虎离家许久,也不大放心,必须回家看看。

情况还好。

买猪粪时,韦小二自信心不足,实际是刘昌郝一次有意的放手,万一有事呢,这一大摊子难道立即停下。刘昌郝又去了山滩,山塘渐渐临近尾声,韦小二找了过来,说了朱三的担忧之处。

“明天我就去京城。”

先去了朱三的家。

朱三解释钱的去处,在刘昌郝心中,朱三无错也有错。无错,是钱并没有被他们贪掉,有错,乃是他们是小牙人。

朱三去福建路前问刘昌郝,去福建路那一州,若刘昌郝答不出来,只好下去乱找。刘昌郝答曰,泉州,为何是泉州,宋朝有几个市舶司,广州,以及钱塘江两岸的明州、秀州、杭州几处市舶司,密州与泉州。

密州与泉州乃是后来才设立的市舶司,然而福建路山多田少,险恶的环境逼得百姓另谋生路,虽然泉州市舶司十余年后才成立,但泉州此时的海上贸易规模已经不小,有的船舶北归时,会于广州停泊几天,容易带回棉花的种籽。

反过来说,泉州有一些大商贾也将生意做到了京城,若是大牙人,会与这些大商贾有着一些往来,当地有一个有势力的熟人带着,那么棉籽能值多少钱?都可能是百姓丢掉不要的东西,两三文钱一斤登天了。

问题是朱三他们是小牙人,“级别”不够,人脉有限,只好去当地,拜托当地的牙人,不宰他们宰谁?

刘昌郝听完后问:“当地有没有利用棉花?”

“没有吧,”朱三不确定地说,两人去了泉州,全交给了牙人,关键是人生地不熟,还有不少百姓连“官话”都听不懂,也无法沟通,具体的情况朱三确实不大清楚。

有没有利用呢?

“玉腕竹弓弹吉贝,石灰蓉叶送槟榔。”

“土夫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唐朝时棉花便传入到了泉州,北宋便开始有明文记载,用棉花织吉贝布。但刘昌郝说的也没错,许多人家种了,当成观赏花卉的,主要是轧花、纺织机械落后,产量又有限,使得其推广的速度很慢。

刘昌郝同样没有在意,继续问:“路善乎?”

“我们走的乃是润州下杭州、婺州、处州、温州、建州、福州、泉州的驿道,路状亦佳。”

驿道便是官道,也是商道,出了驿道,路状就不大好了,虽然驿道路况还可以,不过兜了很多路。朱伍二人大半时间是在路上耽误了,到了泉州找到牙行收购,耽误的时间并不多,仅是三四天时间,因此两人总觉得不妥,确实是被人家宰了。

刘昌郝也没有多想,朱三又问:“如何剥籽?”

“我在想办法。”

若是资料不能解锁,朱三他们会更冤枉,福建路便有铁铤,刘昌郝却要安排他们去岭南找……

两人说了一会,刘昌郝去了徐芥方的书坊。

“刘西坡,”徐芥方惊喜地迎了出来。

刘西坡?

书坊里还有许多士子呢,一起炸了营。

刘昌郝拱手示意,冲徐芥方说:“能否于贵坊后铺说话。”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