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唐英武豪侠 > 第14章 中流砥柱

第14章 中流砥柱

在收复长安之战中,李晟率领的军队对长安居民“秋毫无所扰”。朝廷的大臣们上表为李晟请功,表中这样写道:“晟荡夷凶憝,而市不易廛,宗庙不震,长安之人不识旗鼓,虽三代用师,不能如之。”远在梁州的唐德宗得知消息不禁泪流满面,他这样批复:“上天降生李晟,是为了国家人民,而不只是为了我这个皇帝。”《新唐书》记载,德宗曰:“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不为朕也!”的确,克复长安,延续社稷,造福于大唐百姓,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李晟出城迎接皇帝回归,并称自己没能及时消灭叛贼,致使皇帝陛下两度流亡,身为神策营的人,有死罪。德宗虽曾疑过,却也有他的大气之处,他封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实封一千户。

收复神京,说来容易,其中艰难自不待言,当皇帝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当朱皇帝把神策军将领包括李晟的家属都抓为人质的时候,李晟显示出了高贵的人格,不能因一家一姓而置天下于不顾!此时的李晟当之无愧大唐王朝最强最忠的中流砥柱。

江山终于重回德宗手里,祖宗泉下有知,也当庆幸。为此,李晟得到了一个臣子能得到的最高褒奖:田宅,排场,立纪功碑,德宗亲写碑文……能给的都给了。

不过,正如前文所言,唐德宗性格矛盾,尤其是他在经过包括泾原兵变等一系列事情后,变得极其敏感。

长安收复后,李晟又回到了前线,担任他的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行营副元帅,进驻泾州。李晟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与吐蕃人打交道。他明白这些人从来都是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话,没有信义可言。对吐蕃,必须严防死守。宰相韩滉支持李晟的意见,请求调发军粮供给李晟,让其攻击吐蕃。

只是德宗已经被战争吓破了胆,老是疑心将领为获军功,惹是生非。赶巧不巧的是,韩滉去世,后续执政者张延赏就多次诋毁李晟。德宗担心的事快要发生了,怎么可以让李晟久握兵权呢?任是他劳苦功高,任是他拯救了万民,但是不能一人独大,朝廷还得是朕说了算。于是,德宗采纳张延赏的意见,让刘玄佐、李抱真主持西北边事。

李晟再无兵权,虽然他象个妇人似的哭红了眼睛,把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甚至要削发为僧,只是德宗早不是那个东躲西藏的皇帝了,他的翅膀硬了,不需要李晟了。

真的不需要吗?其实不是的。只是无论名将还是政治家,大都冷血。可以远视,不可亲近。李晟在抑郁中走向了人生末路,唐德宗知道后泪流不止,追封他为太师,谥号忠武,并亲自送葬,下诏配享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也算是对他一片忠心的嘉奖吧。只是,这奖,对李晟而言,未免遗憾。

李晟的结局还是不能幸免于功高震主这样的惯性政治循环,当皇帝已经无功可赏,当李晟手握重兵威望极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矛盾开始浮现,裂痕难以避免。一旦受到朝廷小人的诬陷,皇帝倒是不加害于他,只是把他的军权免了,让他当个闲差。自古“位高者难全”,便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