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菲只能尴尬笑笑,总不能说“这次才是本人签名,之前的都是代签”吧。
搞定中期报告后,许秋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填写另外一份文件,“材料化学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完成情况”。
没办法,临近毕业,虽然辅导员于强不再组织班会了,但是他每周都会给同学发送“本周学工备忘”之类的邮件,并在微信班级群中频频所有人,因而许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繁杂事务,不时就要填个表交个文件啥的。
至于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就是对照着培养方案,把自己修读过的课程填写进去。
这件事情开学初辅导员就向同学们提醒过一次,“要是必修课程没有修满,这学期快速补上”。
现在这算是要填写一份正式的文件,用来应付毕业审核。
许秋很想吐槽,这些课程修读情况按理说学校的信息系统里都有的,直接编个程序调用数据自动匹配不就行了,再不济开个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填也行,现在却非要让学生手动填写一遍。
不过,吐槽归吐槽,却不能不做,因为这算是毕业审核前置条件,如果这一步不通过的话,肯定不能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学位证。
其实,许秋大概也能理解学校的做法,对这些机构单位来说,废止过去存在的习惯,纯属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好处看不到,出了问题还要背锅。
因此,很多上个世纪的习惯都留存到了现在。
比如,在填写学籍档案的时候,有“本人成分”一栏,最初许秋看到的时候就是一脸懵逼,这是啥玩意?
都说成人的身体大约含有百分之七十的水,难不成写个H2O上去?
后来许秋千度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说法都存在几十年了,现在除了写档案的时候会用到,基本地方基本上没人提了。
再比如,很多机构都喜欢纸质版的文件。
就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魔都光源机时的申请,都是以纸质版文件为准的,必须要把文件打印出来,装订好再邮寄过去,如果涉及到截止时间,还会以邮戳为准,电子版的提交只是为了留档。
许秋处理完这些杂事,中途抽空配了几个氯仿/二氯苯溶剂体系的有效层溶液,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之后,他基于之前摸索出的最优条件,制备了一批器件。
测试结果表明,两个体系的最高效率分别为8.32非常接近模拟实验室中的最高值和7.33%。
实验过程中许秋抽空撰写着文章,此外,他还收到了两条来自魏老师的微信消息:
“代签的事情我知道了,没问题。”
“晚上八点左右,一起讨论一下PPT。”
看到第二条消息的时候,许秋猜测魏老师应该是要做报告了,打算临阵磨磨枪。
毕竟魏老师只是通讯作者,他对文章的大方向上是有把握的,但对于具体的实验细节以及设计思路方面,肯定没有许秋他这个第一作者清楚。
许秋知道所谓的“讨论一下”,就是让他讲一遍的意思,因此他本来打算稍微准备一下的,可看了看自己做的PPT后,才发现根本不需要准备,他只要看着PPT就能把重点都给抓出来,便没有再费这个功夫。
晚上,他如约接到了魏老师的微信电话。
由于是从国外打过来的,信号不太好,两人互相“喂”了几秒钟才确认电话接通。
魏兴思先是简单问了下“实验室的情况还好吗”,许秋表示“一切都好,众人都在兢兢业业的干活”,至于对方信不信那就不知道了。
许秋听到听筒中的魏老师笑了一声,随后对方说道:“你的器件做的怎么样。”
“做了两批,目前最高还是7.5%左右。”许秋想了想,还是留了一手,大不了等魏老师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嘛。
“嗯,再做几批试试吧,”魏兴思不置可否道:“她们张疆做合成的呢?”
“陈婉清的新体系CH3非富勒烯受体,最高效率达到了2.5%以上,韩嘉莹试了下微波反应器,效果不错。”许秋挑了些好消息汇报。
“那还可以,”魏老师顿了顿道:“我大体上了解了,具体的等我回去再说,我们先谈正事吧,我明天要在隆德大学做报告,今天和你一起过一遍PPT,你的电脑PPT打开了吗?””
“已经打开了,那我直接开始讲了。”许秋回应了一句。
随后,两人同步对照着PPT,许秋一页一页的进行介绍,魏兴思大部分时间都是“嗯”、“嗯”的回应,时而提一些问题让许秋做出解答,有点像是一对一开组会的样子。
期间,通话的质量不是很好,偶尔会出现听不到声音的情况,只能挂断通话重新连接。
有机光伏相关的PPT一共十几张,两人一共交流了二十多分钟,结束后魏老师匆匆挂断了通话,又去找吴菲菲继续讨论钙钛矿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