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第268章 更高的山峰(求订阅)

第268章 更高的山峰(求订阅)

什么是更高的山峰呢?

答案显而易见,《自然》大子刊,乃至《自然》和《科学》的主刊。

同样,想要登顶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做出重大的突破才行,就算许秋坐拥系统,仍然不是那么容易能办到的。

从SCI二区到一区,文章发表的难度虽然增加了不少,但也只是线性的增加,可从AM、NC这种级别的一区顶刊到《自然》大子刊、CNS主刊,那发表难度就是指数级的跨越式提升了。

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能在研究生阶段发表一篇《自然》的话,毕业后直接到国外牛津、哈佛、麻省、剑桥之类的高校找个大牛组读两年博后,回国后有很大的机会直接以“青千”的身份人才引进,然后到985高校当特聘教授或研究员。

而对国内的教授来说,能发一篇《自然》,其他方面不拖后腿的话,基本上一个“杰青”的帽子就稳了,换句话说,许秋在魏老师组里发一篇《自然》,现在还是“青千”的魏兴思,过不了多久就能评上“杰青”,基本都不怎么用走人脉关系,躺着就能进步。

……

“师兄你不要一作的话,那我们共一吧,”韩嘉莹嘿嘿一笑,“我在上面,你在下面。”

“这什么破路,你都能开车。”许秋抬手轻敲了敲学妹的头,这次倒是没有再次拒绝,“随你吧。”

“那另外一个B3T-6的体系,也由师兄来写文章,给你一作,怎么样?”韩嘉莹再次提议道。

“不用,我不需要。”许秋摇摇头。

“不,你想要。”韩嘉莹坚持道。

“你该不会是不想写文章吧?”许秋思索片刻,狐疑道。

“没有,不是的……”韩嘉莹慌乱解释着。

“嗯?”许秋稍微加重了语气。

“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这样啦,”被戳穿后,韩嘉莹坦然承认:“写文章多无聊啊,还是做实验有意思呀,师兄,可不可以嘛~”

许秋考虑了一会儿,点头应下,“行,反正数据都是全的,而且投ACSAMI的话,不用写的太认真,等我手上这篇EES投掉后,花一周时间写完它就是了。不过,下不为例。”

“师兄真好~”韩嘉莹撒娇般的往许秋身上蹭了蹭,说道:“这里菜上的好慢呀,都十多分钟了就来了两听可乐。”

“我们六点才吃的晚饭,现在才九点多……”许秋吐槽道。

“这不是知道晚上有宵夜吃,特意留了肚子嘛。”韩嘉莹解释了一句,顿了顿说道:“话说等我们的3D-PDI体系文章都发表后,还要继续尝试其他PDI体系吗?”

“没必要,”许秋摇头道:“这个领域我们能把手上的文章都发表就足够了,之后除非把效率冲到10%以上,或是提出什么新的观点,不然也发不了更多的好文章,最多就是JMCA、CM之类的弱一区。”

顿了顿,许秋继续分析道:“目前来看,我估计PDI体系上限也就是10%左右,或者再往上估计,顶天能到12%,大概率无法超越富勒烯体系。而且想要达到10%这个数值可不容易,肯定绕不开大量的材料合成、器件优化,需要反复试错,性价比太低,我们就不去浪费这个时间,不如这个任务交给同行来做,然后我们把精力留给更好的方向。”

“那我们也和学姐一起做ADA体系吗?”韩嘉莹听明白了许秋话语之中的潜在含义。

“没错,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ADA领域,”许秋点点头,解释道:“刚刚徐正宏他们发表了一篇《自然·材料》,把非富勒烯领域的效率上限提升到了10%,虽然从短期来看,发文章的门槛是提高了,尤其对学姐非常不利,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把这个领域的热度炒作起来,吸引其他研究者来一同研究。”

同一领域内的研究者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关系,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合作关系,科研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想要推动一个大领域的发展,一个人或是一个课题组的力量是不够的,哪怕是院士大佬,也需要一群小弟来帮忙。

就比如,有机光伏领域,有人负责开发给体材料,有人负责开发受体材料,有人负责研究其中的电荷输运机制,还会有人去研究新型传输层材料,从其他层面去把器件的性能优化到更高,或是研究卷对卷加工、环境友好型溶剂、大尺寸、柔性这些与商业化相关的技术,为将来有机光伏器件走向应用铺垫道路。

研究者越多,领域就越热门,领域越热门,发展就越快,领域发展越快,进入领域内的新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冷门的领域,如果没有重大突破来打破恶性循环,最终就会走向消亡;这也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