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380 要想办法找点新活儿干了(求订阅)

380 要想办法找点新活儿干了(求订阅)

其中,ITIC被放在领奖台的中间,也就是冠军的位置,其分子两端的ICIN基团就像是两只高举着的手臂,旁边亚军的位置是PCBM,一个带着侧链的胖乎乎的圆球,另一边季军的位置,是PDI,一个长条状的分子。

这幅图片寓意着ITIC类型的非富勒烯材料的崛起。

虽然有踩二捧一的意味,但学术圈就是这样的,自己开发出来的材料自己都不敢说好,那别人就更加不会认可你。

何况,现在说的还是事实。

接下来,有机五人组开始汇报。

陈婉清IEICO-4Cl的工作,上周测试了光源的GIWAXS和R-SoXS,目前数据基本补齐,目标期刊JACS。

这次学姐换JACS投了,主要是因为她投AM一直被拒稿,也被拒出了火气。

明明自己的工作还是非常厉害的嘛,怎么就中不了呢?

于是,学姐表示:“之前投的AM就是最后一次投,不管你这次中不中,我都不会再投你这个期刊了,有本事你就再拒我一次。”

许秋的IDIC-4F的工作,现在数据已经完全补齐,他在组会上汇报了上周测试的光源数据,主要是R-SoXS结果:

“结果表明,这个体系的相纯度比较高,相对纯度在1聚集相的相区尺度在30纳米左右……”

“好,很好,”魏兴思称赞了一句,顿了顿又问道:“文章写的怎么样?”

许秋盘算了一下,答复道:“进度大概六成吧,顺利的话,这周应该能出稿。”

这篇《自然·能源》的草稿,许秋写的很认真,每句话都精心打磨过,因此写稿的速度比较慢,如果是换做其他文章,哪怕是AM这种级别的Communication文章,他花一周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肝出来。

“慢点也好,慢工出细活。”魏兴思点点头。

韩嘉莹上周J2的工作投出,开始整理J3体系的工作,并着手撰写文章,目前进度为一成左右,也就是刚开了个头。

邬胜男上周“六合一”的工作投出,开始整理m-ITIC体系的文章,目前进度三成左右,IDIC-M体系依然在顺位排队中。

莫文琳上周补充完整了两个三元体系和的数据,开始撰写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莫文琳同步进行的两个三元体系,从给、受材料上来看有些落后了。

比如H22,有升级版的H43,ITIC,也有升级版的IT-4F,IEICO、J1也有对应的更优体系,不过她还是选择继续做了下去。

一方面,实验都已经完成了,这个时候换体系显然不合适。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两个体系发表之后,更优的材料可以继续发文章嘛,又不影响。

反正,这种文章就算自己不发,也会有同行发的,那倒不如便宜自己。

在听学姐、学妹她们汇报的时候,许秋也在暗自思忖:

“等目前这波文章消化掉,ITIC的体系就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要想办法再给自己以及手下的四个妹子找点新的活儿干了。”

组会后,许秋主动留了下来:“魏老师,学校要求我们直博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也就是要当一学期的助教或者助管,算做两学分……”

魏兴思当即说道:“那就来我的课上挂一个助教吧,今年我给本科生开的课和之前一样,《材料科学前沿讲座》,到时候周三上课的时候,你露个面,之后就不用来了,因为这课也没课堂作业,你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科研上。”

“好的,”许秋拿出了之前准备好的助教申请表:“这里需要签字。”

魏兴思爽快的将文件接过,并签上他的大名。

学校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对科学硕士和博士生是强制性质的,专业硕士则不需要参与,具体分为助教和助管两种。

其中,助管是帮材料系行政机构的老师们办事,比如在系办公室里帮忙打印文件、整理文件之类的,基本每周都得去一两趟,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没有划水摸鱼的机会,就比较辛苦,所以选择这个的学生不多。

大多数都是选择助教。

助教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导师挂名,学校会发四个月的补助,之前几年都是不进行区分,所有类型的助教都是每个月1500,现在降价了,除了《大学物理》、《数学分析》之类的大课助教,也就是涉及到批改作业、讲习题课的助教意外,其他助教的补助都减半,只有一个月750。

这个降价也没毛病,因为许秋本科时也上过不少课,大多数的助教都是开学的时候能见到一面,然后期末考试监考的时候再见一面,其他时候都不会出现的。

当然,很多课程客观上也确实不太需要助教这个岗位,比如一些只有三五个人选修的课程,搞个助教来难道在下面听课充数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