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207章 薄后教子

第207章 薄后教子

时值夏五月,远在汉室北方边墙,西邻云中、上郡,南接上党、河东,东望燕、赵,北临匈奴的代国,气候也逐渐回暖。

自汉室立,萧相国在秦律的基础上修订《汉律》时起,上郡、代地,以及远在燕国更东北方向的右北平,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贫困地区’。

根据汉律关于农税的规定,整个汉室但凡有田的百姓,都要在秋收之后上缴作物秸秆、干草,以充作战略资源储备——战马的饲料。

而上郡和代地,就在汉律中享受到了白纸黑字的优待。

除上代之外,其他所有地方的秸秆、干草税收取标准是‘顷入三石’,即每一百亩田上缴秸秆、干草各三石。

反观上、代,则是‘顷入各二石’。

没错,上代,就是法律明文规定连干草秸秆,都可以少缴甚至特殊情况下不缴的贫困地区。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上代除了要面临北方异族的威胁之外,其地理、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就连农作物的产量,上代也比汉室的土地平均产量少一石左右。

便拿汉室最普及的粟米为例:关中水利条件好一些的上田,大都能达到三石半甚至四石的亩产量,而即便是最恶劣的夏天,亩产也大体能维持在三石左右。

相较于关中,关东虽差一些,但亩产也低不到哪里去,上田三石半够呛,下田两石半以上还是能保障的。

也就是说,如果单独统计关东的平均亩产量,那大概能接近三石,关中稳超三石,隐隐向三石半看齐。

关中加关东,拥有者如此辽阔的可耕作土地,又有着如此高的平均基数,按理来讲,汉室的粮食产量应该不会因为上、代这区区两地太拖后腿?

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果将上郡,代国,陇右以及右北平排除在外,那汉时的粮食亩产量,基本可以达到三石。

但加上这几个北方地区,汉室的平均亩产就将直接跌破两石半!

如果遇上去年那样收成不好的年景,更是有可能毕竟二石的平均线!

至于其原因,丞相府中去年收纳的关于上、代、右北平地区减免税赋的请求书,就足以给出答案。

在去年,上郡和代地,平均亩产仅一石半!

即便是在收成好,没有收到外族侵扰的年景,上代的粮食也基本不大可能突破二石。

这就等于上、代的一百亩田所能耕作出的粮食,只有关东五十亩田所出;若说关中,更是极有可能只需要三十亩!

而上、代并非是极端的个例,只是汉室北方地区农业状况的缩影。

如燕赵,虽不在法律明文规定永久减免秸秆税的范畴内,但粮食产量也比关东地区差一个档次。

至于暴露在长城之外的云中,那更是不用说——在匈奴人连年的侵扰之下,云中的农田别说丰收还是欠收了,只要秋收能长出来东西,打出来的谷物够一家人应付一段时日,就足以让云中人民满怀欣慰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汉室诸侯王而言,代国,绝对算不得什么好的封地。

作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四子,刘恒自受封为代王以来,几乎可以说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即便贵为诸侯王,刘恒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忧心于王宫中的吃穿用度,子女们的吃食衣服,乃至于冬季寒夜所需要的被褥。

正是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诸侯王’经历,让刘恒留下了极其朴素的生活作风,即便在历史上成为皇帝之后,刘恒也将在代地培养出的朴素之风大半保留。

在刘恒的影响下,就连历史上的窦太后,其位居后位期间也都是亲自养蚕剥丝,在衣物上完全自给自足。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线,刘恒虽然意外的没能成为皇帝,却反倒成为了皇帝的亲密宗亲,但代王宫内的用度,依旧没有因此而宽裕稍许。

看着王公内残破的墙皮,以及几乎已经看不清原本眼色的宫墙,刘恒甚至有些庆幸于两个儿子留在了长安,而不是再同自己回到这个艰苦贫寒的‘王宫’之内受苦。

“唉···”

哀叹一起,刘恒拿起眼前案几上的两份绢书,陷入两难之中。

这两份书信,有着十分高度的相似性——都是在讲同一件事,也都在将另一份书信的书写者贬的狗屁不是,同时···

也都想要对方地命!

丞相陈平的书信,刘恒收到的早一些,大概在十日前就已经拿到手。

其内容提炼出来就几点:代王太子身亡,乃当今所害,还请大王为太祖高皇帝计,起兵于北,近逼箫关,以揭伪帝吕弘之真面于天下人前!

刚拿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刘恒第一反应不是相信与否,而是本能的嗅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

丞相陈平与皇帝刘弘究竟有什么矛盾,刘恒不敢说是世上最了解的那个,但也起码是最了解的一批人当中之一。

——若是半年前,陈平答应的事做到,那刘恒此刻,就应该坐在未央宫号令天下!

自然,即便是离开长安,刘恒心中也早有预料:皇帝侄子刘弘和丞相陈平之间,必然会有这么一遭。

但刘恒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居然将他这个低调的贫穷诸侯给卷了进去···

将陈平的书信放在一旁,将右侧那面简短到几乎称不上书信的绢布拿起,刘恒不由呢喃着重复上面那寥寥数字。

——卫尉丞牧谨拜代王在上:代太子之事,万请代王且待,不数日,鄙人便当亲至晋阳,将此间内由面与代王知!

“启儿啊···”

回忆着记忆中爱子那沉稳的面庞,刘恒不由流下两行热泪。

泪滴落在绢布之上,顿时将墨字染花,但那黑色,却在刘恒眼里一点点化作猩红···

“吾听中尉言,似有长安来信送与代王之手?”

刘恒下意识将面上泪水抹干,转过身来,就见一老妪出现在殿门处。

“母亲。”

赶忙上前扶起老妇人的手臂,将其送到案几前安坐下来,刘恒便低着头,憋闷道:“母后当知,阿启乃代王一脉长子,宗祠之后···”

“吾切问汝。”

没等刘恒说完,王太后薄氏一声冷冽的轻斥,顿时惹得刘恒将头深深底下:“儿恭闻母后教诲···”

看着刘恒乖顺的模样,薄氏心下不由一软,终是狠下心,将脸沉了下去。

“去岁之事,教会了代王什么道理?”

语气中丝毫不带感情的询问,惹得刘恒顿时有些局促起来,稍作沉吟,便试探着开口道:“当是···忠君奉上,以江山社稷为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