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242章 太后闺蜜

第0242章 太后闺蜜

所以刘弘地目光,就自然地锁定在了函谷关外,存粮几近七百万石的敖仓之上。

对于动用敖仓之粮,刘弘想过瞒天过海,先动用,回头再放回去。

但几近思虑,权衡利弊之后,刘弘还是决定,将此事拿到朝堂之上,通过廷议的方式,光明正大的以敖仓之粮,作为粮食保护价政策全面铺向关中的启动资金。

道理很简单:今天刘弘因某事偷调敖仓之粮,那来日,便必然会出现某个臣子有样学样,以‘唯天下苍生计’为由,擅动敖仓,以动摇政权根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刘弘还是决定,将此事掰开揉碎,给朝臣百官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要拼着动摇民心的风险,去动用敖仓内的存粮。

“丞相臣食其谨拜陛下。”

只见审食其出班一拜,旋即又回过身,拱手环顾殿内众臣:“陛下命,臣不敢不从;此便以关中各县之所报,告与诸公卿曹知晓。”

待等百官回礼过后,审食其重新面向刘弘,稍清了清嗓。

“自夏四月,齐悼惠王诸子起兵于关外,关中各郡县便时有奏:人丁多从军出征,春耕颇缓。”

“恰夏秋雨水不丰,关中各地多有旱患;及至上旬,复奏:粟苗多有枯亡、果瘦之虞。”

说着,审食其长叹一口气:“丞相府闻训而惊,于采风御史合查此间之事,终证实其真伪。”

“依臣之相府,御史大夫合估:今岁秋收,关中所得之粮,恐只去岁半数有余···”

话音刚落,殿内众人无一不面色凝重,包括刘弘,以及身旁的代王太后薄氏,太后张嫣在内。

岁不丰登,是封建时代最常见,却也是最无奈的一桩‘灾祸’。

粮食欠收,意味着朝堂许多规划需要延后;外族入侵不能回击,只能祈和。

最为关键的,是百姓必然会因此,饱受饥寒交迫之苦。

对于太后张嫣而言,这样的状况,无疑算得上很严峻——如果撇开前段时间,陈平周勃做乱长安之时不算的话。

而对于大部分朝臣而言,农产欠收,甚至是跳水式腰斩,也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汉室的农税,并不是钉死的‘每人多少钱’或者‘每亩多少钱’,而是按照收成的比例,将实际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上缴中央,作为农税。

若今年关中农产真如审食其所说那般,直接腰斩,那就等同于中央财政收入也同样减半;明年各有司属衙的经费,也减半。

将军费、宫讳维护费用计算在内的话,有司属衙的经费甚至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不削行政经费,总不能削军费,让本就吃不饱肚子的边防战士没饭吃吧?

至于让皇帝刘弘连带着整个皇宫过抠搜日子,自也是不可能。

算来算去,中央财政收入减少的部分,大半都会被摊在行政经费之上。

“唉···苦也···”

一想起明年,就要过三菜一汤的困苦日子,大半朝臣都不由哀叹一气,旋即思虑起对策:从何填补这块缺口呢···

“岁初,安陵杜氏屯粮居奇,关中粮价鼎沸;朕见生民疾苦,唯黎民苍生计,着少府立主爵都尉,以售平价粮于市,安民之心。”

等审食其回到朝班之后,刘弘简单做了个开场白,便将自己的计划悉数道出。

“时以至今,主爵都尉之所能,相比已尽显于诸公当面。”

“诸公皆国之柱石,以为主爵都尉所行之‘粮价保护’,于吾汉家利弊几何?”

勉强按捺住自卖自夸的冲动,刘弘将问题,扔回到了朝臣百官的手中。

粮食保护价究竟好不好,但凡是个有眼睛的人,就都能看出来——除了商人会觉得不好,没有人会反对如此利国利民的政策!

但作为君王,刘弘的政治认知已经逐渐成熟;政治手腕,也逐渐向着历史上那些水准线以上的君王靠近。

——政策,还是由朝臣提出,起码得朝臣认可,才能更好地施行下去。

作为帝王的刘弘大可不必事必躬亲,将所有功劳揽到自己头上,让整个中枢变成命令的执行者。

反正在汉室,无论如何,刘弘都不可能是‘错’的;朝臣做了好事,也必会有刘弘‘任用贤能’的功劳。

闻言,朝堂百官稍一滞,偷摸扫了一眼前排的皇党重臣。

见张苍、田叔等大佬纷纷低下头,研究起自己的手相,朝堂百官眼光一亮,旋即争相出班附和。

“陛下仁以爱民,心怀苍生,此诚社稷之大幸!”

“古有成汤网开三面,泽及鸟兽;今陛下效先贤之善政,臣等纵万死,亦当唯陛下之志为己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什么主爵都尉,粮食保护价政策!

陛下这分明是给吾等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的机会!

看着众臣如此懂事,刘弘不由长出口气,强自忍下心中恼怒。

如果可以,刘弘真的很想将整个朝堂清洗一番,哪怕让几百头彘做朝臣,都不会比现在更恶心!

但现实总是这么无奈:武盛文弱的汉初,仅有这点文人,可用于治理国家。

“罢了罢了~”

“为君王者,胸襟还是宽宏些为好···”

刘弘正自我安慰着,朝臣百官的彩虹屁,才终于开始出现刘弘所希望出现的声音。

“主爵都尉平准粮价,使民不至受谷贵之害,实惠及万民;朝堂亦可从中得利,以充实府库。”

“臣愚以为,陛下所行之粮价保护之政,诚老成谋国之言,安定社稷之举!”

就见一位面容英俊,身形高大,眉宇间尽是温和的男子出班,对着刘弘郑重一拜。

“此何人?”

刘弘‘小声’的询问,却因清凉殿高潮的‘扩音’效果而响彻殿内;只见刘弘身旁,值守的令勉稍一拱手,略有些尴尬道:“陛下赎罪。”

“此人,臣亦初见···”

闻言,刘弘却并未露出不满,饶有兴致的望向御阶之下。

“公之所言,甚得朕心。”

“不知公之名讳?今任之何职?”

只见那位男子稍抬起头,气质中虽满是恭谨,却丝毫看不出阿谀之意。

“不敢当陛下以‘公’称之;微臣袁盎承蒙太后信重,以为长乐宫谒者···”

闻言,刘弘眉角微不可闻的一挑,旋即淡笑一声。

“原来如此。”

语气虽还淡然,刘弘内心却是掀起波涛汹涌!

文帝中郎,景帝太仆,和帝师晁错相爱相杀数十年的袁盎!

在刘弘的印象中,历史上的袁盎本是吕禄门客,于文帝朝为其兄袁哙举为中郎。

现在,怎么成了太后张嫣的谒者?

看着身旁张嫣目光中透露出的敬重,刘弘心中恍然大悟,不由啼笑皆非。

这袁盎,还真是···

太后闺蜜专业户?

暗自腹诽着,刘弘地目光便再添一份兴致。

“既如此,便请袁生教之。”

“今岁田亩欠收,关中缺粮、府库空虚之困,当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