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汉室初对匈奴的一次次征讨,无一不是被汉室内部割据势力所破坏。
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是因为韩王信投降匈奴;文帝没能与匈奴大战三百回合,是因为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景帝刘启明明有能力打击匈奴却不打,更是因为吴楚七国之乱,将刘启的大半生命力耗尽···
所以,即便是在历史上,汉室也从来不是因为打不过,才在匈奴人面前在三退让,而是内部割据势力,让汉室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用在对匈奴的战略布局。
国家和国家、政权和政权之间的较量,往往就取决于一些微小的领先:我有,你没有,那你就得处于劣势。
如历史上的文、景两朝,匈奴完全统一了草原,具备了对汉室的全部战略主动权,而汉室却没有彻底完成内部力量整合,就只能通过和亲,以换取发展时间。
现在的状况,无疑是和历史上掉了个个儿。
——即便按历史的轨迹,匈奴扫灭月氏也还要至少两年!
而汉室,却已经完成了内部力量整合。
理论上,光此一事,就已经让汉室具备了战略主动权——起码‘打不打‘这件事,已经可以由汉室说了算了!
至于打不打得过,就是汉室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了——力量积攒。
就如同历史上的景帝一朝,经过吴楚之乱,汉室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内部统一,具备了对外战略决定权,而不需要再担心对外战争之时,内部会出现问题。
但即便如此,景帝刘启也没有立刻启动决战,而是让汉室再安稳发育了数十年,将扫灭匈奴的任务,交到了继承人:刘彻手中。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内部力量整合完成,只能让汉室具备‘打不打’的决定权,却无法影响‘能不能打过’的客观现实。
步兵在面对骑兵集群时的天然劣势,使得汉室必须要进行足够的准备,才能开启汉匈战争,并保证不会落败。
历史上,汉室是经过文、景两代皇帝接力发展综合国力,大力发展马政建设,才改变了汉室步兵集群,在面对匈奴骑兵集群时的战略劣势,形成了‘一汉当五胡’的巨大军事优势。
理论上,历史上文、景二帝的思路并没有问题:你有骑兵,我没有,那我发展骑兵就行咯~
等我也有了骑兵,就能打过你了!
但马政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间所能完成的。
尤其是如今,在汉室机缘巧合间,率先完成内部统一,占据了对匈奴的微小战略主动权之后,汉室需要做的,就不再是慢慢发育,等待时机了。
——而是尽快掌控战略进攻权,一举打破‘被动挨打’的对外战略劣势!
即便不考虑这层战略层面的因素,光是刘弘穿越者的身份,就很难让他做出‘发展骑兵,用骑兵对抗骑兵’的决定。
——谁说打骑兵,就必须要用骑兵了?
在冷兵器时代的兵种克制关系中,骑兵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更强的’骑兵。
而是重步兵集群!
虽然将来,刘弘也同样要进行马政建设,掌控一定的骑兵力量,但也绝不是为了让汉室的骑兵部队,去和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骑兵对砍。
——在冷兵器时代,步骑联合作战部队,才是真正属于‘降维打击’范畴的黑科技!
对此,刘弘自也是早有安排。
——现羽林都尉,就是一支以弓弩等远距离打击手段为主要战斗方式的部队!
而筹建在即的长安蓝田都尉,便是刘弘为重步兵部队而做出的试探。
在之后的五到十年内,重步兵+弓弩兵的组合,就是汉室所依仗的重点兵种。
之后,随着马政建设跟上来,骑兵建设开始步入正轨,掌握‘步骑联合作战’这种黑科技的汉室,就将不再有军事短板。
总的来说,对匈奴的战略准备,已经在刘弘的全方位筹谋布局之下走向正轨。
在这种情况下,身处匈奴草原的东胡王部,对汉室的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
——在内部发展、外部施压的同时,汉室需要尽量掌握匈奴内部的所有状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战略判断和选择。
在这方面,相较于远居幕北的韩王部,无疑是位于幕南,距离汉室更近的东胡王部,更能发挥‘刺探情报‘的作用。
也就是说: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无论卢绾一家过去做过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卢绾反叛匈奴一事,性质也从‘诸侯反叛‘,悄然变成了‘有一个曾经的汉室贵族,得到了匈奴人的信任’。
从这个角度而言,刘弘显然也没有理由,死揪着老卢家过去的事儿不放。
——只要能刺探情报,老卢家也还是好同志嘛!
而老者的话,虽然看上去是‘酒后之言’,但刘弘却闻到了另外一丝意味。
——以丰沛军功武勋集团为首的开国功臣阶级,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现状,而感到不满了!
老者以‘长安侯与蛮夷为伍’来刺激刘弘,显然是在试探刘弘的态度:陛下,这匈奴的事儿,大概是个什么打算呐?
至于如今汉室官方所记载的‘长安侯卢绾一家’之死活,恐怕并没有人真的关心。
“呵。”
“果然是一群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啊···”
“这样也好。”
稍一思虑,刘弘便轻轻一笑,故作神秘的将嘴贴到老者耳边,低语了几句。
片刻之后,方才还眼神飘忽的老者面色陡然一惊!
不可置信的看了刘弘一眼之后,老者刻意的收拾好面色,装作不胜酒力的模样,缓缓低下了头。
看着这副架势,在场众人无一不是困惑满满,又不好开口问。
送到嘴里的酒,却是再也没有了应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