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333章 宏观调控

第0333章 宏观调控

商人逐利,是最本能,也最原始的诉求,一切都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为目的,在商人身上自然是再正常不过。

但对于一个政权,一个国家,乃至于一个文明而言,谋取利益,几乎可以算作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事。

或者说,国家想要的‘利益’,和商人想要的‘利益’,是两码事。

就拿刘弘正在做的‘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推行’来说,本质上就是简单的垄断某一宗货物的市场,从而达到控制市场价格的目的。

同样都是垄断市场,但在垄断市场之后,商人想的是通过这个支配地位打压成本,哄抬价格,以谋取更多利益。

田兰‘降低宿麦收购价格’的建议,就是这个思维下的产物。

但国家垄断市场的目的,却永远都不会是‘创造更多的利益’,或者说最重要的,永远不会是此。

——刘弘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让汉室中央垄断粮食市场,是为了谋取利益吗?

或许有吧。

但刘弘最看重的,并非是粮食保护价政策,能为少府带来多少的收入。

推行粮食保护价的初衷,也并非是以谋取利润为主。

想想最初,刘弘是怎么想起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的?

——长安粮价几经波澜,人心动荡!

从这就能很容易的看出,任何一个政权,在对某一市场达成控制能力之后,所想到的第一件事,都永远是稳定。

稳定物价,稳定人心,乃至于稳定经济秩序。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政治而服务。

刘弘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从而达成对粮食市场的垄断,也是同样的道理:稳定人心,奠定政治名望,获得百姓的支持和爱戴,从而为后续的行政措施,赢得更多的支持。

为了这些政治目的,刘弘甚至可以接受粮食保护价政策,无法为少府带来丝毫的利益,乃至于蒙受一定的损失!

而刘弘一旦接受田兰的建议,就将失去本该获得的政治利益,而只能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

——这就是本末倒置!

都不用说别的,光一点,就足以让刘弘这一年多时间,在汉室百姓心中建立的政治威望,打击的丝毫不剩。

——关中百姓之所以在今年,全面开展冬小麦的补种工作,有九成九以上的原因,都是刘弘那句‘少府将以每石七十五钱的价格,无限量收购冬小麦’!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少府对冬小麦的收购价格,早就已经以政令的形式,下达到了关中个地方郡县!

在这种情况下,将早就定好的收购价格降低,对刘弘而言,几乎不亚于‘朝令夕改’!

无论是对刘弘地个人威望,还是汉政权的政府公信力而言,这都属于自毁长城。

再者说了:要是将冬小麦的收购价格降低,那麦粉的出售价,是不是也要往下降?

百姓又不是傻子——宿麦一石研磨出半石麦粉,从而导致麦粉倍价于冬小麦,百姓无论理不理解,都勉强能接受;但要是冬小麦每石四五十钱,麦面每石几百钱?

只怕等到王莽篡汉,少府的麦粉都别想卖完!

那假设少府收购冬小麦的价格,定为每石四十钱,要想正常卖出,售价就只能定在每石一百钱以内。

若是论重量,已经研磨加工后的麦面,其价格甚至会比同等重量下的粟米还要低!

麦面好吃又便宜,粟米难吃又贵,这会导致什么?

——粟米将在一夜之间,被汉室粮食市场淘汰!

然后,少府就将守着府库那二万万石以上的粟米库存,一直到汉室灭亡。

要想避免这种状况,少府就只剩下一种选择:降低粟米的价格。

起码要将粟米的价格,降到同等重量下,远比麦面便宜的程度,少府手里的粟米才能卖得出去。

这或许意味着每石三十钱,二十钱,乃至于十钱的超低价。

且先不论如此低的价格,对粮食市场带来的冲击,以及对其他市场造成的连锁反应,以及最后引发的通货紧缩,光是‘粟米专营’一项上的损失,就足够让少府在起码三十年之内,无法为中央提供任何帮助。

——如今少府库存中的每一石粟米,那可都是以七十五钱的价格收购来的!

为了吃进这几万万石粟米,少府几乎是将所有的家底,都给掏了个空不说,还欠下许多‘铜债’!

要是在粟米专营一事上,蒙受‘每石四十钱’以上的损失,少府几乎就可以当场原地破产。

少府没钱,就意味着刘弘没钱。

当一个封建皇帝,先做出‘朝令夕改’的事,而后又让物价混乱,最后又没钱发工资,会发生什么?

后世的崇祯皇帝告诉我们:光是发不起工资一项,很可能就会引来手下得武装讨薪!

而刘弘在经历粮价暴跌、政府公信力全面丧失、中央财力约等于零的变动之后,所能做到的事情,已经只剩下‘挑一挑在那棵树上吊死’。

到了那时,刘弘作为一个手里没钱的皇帝,其最好的下场,也不会比同样‘穷死’的崇祯好太多。

所以,宿麦的收购价格,是一钱都不能调的!

不光是为了官府公信力,为了刘弘‘说话算话’,也同样是为了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考虑。

既然收购价不能动,那这四万万石冬小麦的收购,即三百万万钱以上的资金,是必须要拿出来的。

思虑良久,刘弘便将自己想出的缓解措施,摆在了田叔面前。

“春耕将至,且凛冬方毕,关中民去岁所储之口粮,今当所剩无多。”

“宿麦收获之日后,少府可允民以麦易粟,每户限三十石;着内史通力协助。”

百姓将冬小麦卖给少府,换来的钱,终归是要买一部分粮食的,春耕也同样需要粮种。

允许百姓在一定范围内,凭借冬小麦直接交换粟米,就可以将‘卖冬小麦-得钱-买粟米’的流程简化,将货币暂时剔除出这个流程。

而这,便是刘弘所能想到的唯一一个‘缓解方式’了,剩下那二百七十万万以上的钱,依旧需要刘弘想办法‘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