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养个郎君考状元 > 150 来自婆婆的关怀

150 来自婆婆的关怀

二月初,天气暖融融的。

乡下的农民们育苗、耙田、浸水,一年之计开始了。

这段时间,桂县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多了一本薄薄的新书,大概四五十页纸。

很多读书人随手翻看后,都觉得有趣。

书名叫《林风元夜文会记》。

里面全面的记录了林风镇元夜文会的整个过程。

之所以说全面,是因为里面有不同作者以各自视角写出来的好几篇文章,然后由出版者收集好一起刊印出来的。

除了记事文,后面还有文会出现的上好作品,比如《咏桃》、《彩灯》、《柳梢》和其他秀才的优秀作品。

最后是步儒写的两首震住在场所有人的诗。

桂县从来没有过什么盛大的文会,所有隶属桂县的林风镇文会,着实让不少本地读书人觉得骄傲,况且还出了两首好诗。

而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当时大儒朱佑郴的出现,为这个文会增添了无比的荣耀,很多读书人都后悔当天没有去凑热闹。

所有这本书一出来,立即受到了无数读书人的追捧。

一时之间,整个桂县甚至临贺府,包括周围的府县都流传起来。

这书是赵夫子,步水云和沈轻舟、彭清石四人一起收集整理出来的。

这个时候读书人想出书是要自己掏钱请书商印出来的,根本没有稿费一说,甚至卖得不好的话,出书人还会亏很多钱。

所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能选出来拿去刊印成书,那些作者都欣喜若狂,要知道这是刷名气的机会,谁还会去计较稿不稿费的事。

随着影响扩大,文会上的打赌也被津津乐道,大家都关心起后续来。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酒楼书院,只要是读书人聚在一起就谈论不休。

“那王子华打赌输了,后面有没有拜步儒为师啊?”

“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说真的,王子华出身名门,想不到才华也比不上我们桂县的秀才,真是大快人心,哈哈哈。”

“那步儒能考上五经魁,又岂会是浪得虚名,看来我们桂县也要出人才啦。”

“我总感觉王子华在文会上,有欺负我们本地人的意思啊。”

“最让我意外的是,朱子这样的大儒会出现在文会上。”

“据说我们的县尊是朱子的弟子,他恰好从静江府过来寻他弟子,所以遇见也不稀奇。”

“连他也觉得步儒的诗好,看来是真的好。”

“本来就很好啊,我这两天反复的读这两首诗,越读越喜欢,特别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和‘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真是经典啊。”

无数的读书人议论,让步儒名声鹊起,甚至有人主动来拜访他。

很快,步儒在临贺府的士林之中,有了一定的名气。

不过他也没有迷失自己,除了偶尔接见一些拜访的人之外,便是火力全开的注释《尚书》。

赵夫子等人也加入进来,帮忙找考证,收集资料,典故出处,这让著书的速度快了很多。

步儒有自己的事忙,姜仪也有自己的事忙。

新年的第一个月,十家车铺,十家粉店的营业额都很不错,她现在开始着手准备加入杂货店的事。

做生意最大的本质,就是互通有无,比如某个镇的荸荠不错,可以带到别的地方卖,有的地方竹器编的好,有的地方布匹便宜。

有着车铺的便利,车辆不停的来往各个镇之间,这样的物流条件不开设杂货部,实在太可惜了。

她最近甚至还考虑是不是可以加入快递服务。

不过这个要慢慢来,先把杂货部开好了再说其他。

按照目前的盈利,大概每十天的营业额就能让自己多开一家杂货铺,所以她现在着令各个镇的负责人,开始在车铺旁边,寻个地方或者开辟个最少二十平米的地方做杂货铺。

还好之前寻的车铺地方都够大,而且古代小镇上的土地不值钱,随便在车铺旁边都能找个地方开辟成杂货铺。

所以这项进度有条不紊的。

这日一早,是集日,赶集的人不少,店里的生意也挺好的。

姜仪在后院思索着要不要再找一批少男少女培养起来,她深知要经营一个企业,人才必不可少,如今的时代,读书人很多,但都是有些家底的人家孩子。

这些人家供孩子读书,是为了让他考科举的,不是为了打工挣口饭吃的。

穷人家的孩子没机会读书,自己想培养人才,只能在穷苦人家中寻找,比较听话。

自己身边的人才不多,这个急需解决……

正想着,这时,院门走进来一个人。

姜仪望去,却是婆婆步母,只见她神色怪异,进了院子不看自己,眼神左右乱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