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澳洲风云1876 > 第558章科技发展土壤

第558章科技发展土壤

在红堡势力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社会结构,率先富裕出来的社会群体位于金字塔尖,逐渐形成稳定的上层结构。

富裕上流社会的标配是最起码有独立的别墅或庄园,家庭年收入不低于3000英镑,最少有一辆以上马车(能购买豪华的皇冠牌汽车,属于富裕阶层的佼佼者),雇用专职马夫和三名以上的仆人,子女就读收费昂贵的私立贵族学校或者雇用家庭教师,在大戏院里拥有独立包厢,有闲钱购买来自清国的古董字画和古玩收藏品,不时的会参加慈善性质的上流酒会。

金字塔中部是由城市阶层为中坚力量,包含各大厂矿企业管理层,政府机构雇员,警察,富有经验的技工,作坊主,中小商人,手工业者,法律、医疗、教育等收入较高群体。

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拥有独立产权房屋,有能力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男主人出行时有一匹马或是自行车,除了男女主人和儿女之外。,家里面还有1~2个马来女仆,女主人的衣柜里最少有不低于一件的羊绒衫,闲暇时三五好友到野外去聚会打猎,或去戏院消遣,家庭有能力负担教育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费用,少部分咬咬牙也能把孩子送入教育条件更好的私人贵族学校,生活优渥安逸。

社会中产阶层大部分位于城市中,尤其是以红河谷市,布里斯班市,松江市及四神兽市及南方较早发展起来的城市乡村为主体,该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盛,经过多年发展,有6成以上的人口进入中产阶层,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

在昆士兰州北部以及海外领地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工业组成比例低,社会中产阶层人数也较少,极大的拖累了统计数据。

社会中产阶层是发展扩张最迅速的群体,是社会稳定的坚强基石,同样也是对红堡统治认同感最强烈的阶层,其中不乏狂热拥戴领袖的社会组织,多以早中期移民为主。

社会金字塔下部最大的群体是三~四年以内的新移民,他们正处于偿还移民贷款期间,还没有多余的资金置办房屋,大多租房居住,面对结婚的开销可能要借债,在城市里上下班要挤公共马车,在农村和牧场生活的依然处于最初的资产积累阶段。

在包含澳洲本土的红堡势力范围内,海外华人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权利,吃饱肚子完全不是问题,无数的榜样就在面前,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很快经营起美满的小家庭。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乏聪明人,尤其是先富起来的华人阶层,很多人敏锐的跟踪红堡的政策走向,红堡提倡什么他们就投资什么,在政策引导下,大力投资于海外拓殖,商业贸易,工业,教育和农牧矿产业,并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赵启山这样的巨富阶层,先期发展得益于岳父老麦克春江水暖花鸭先知的便利,在昆士兰北部开发的热潮前期,率先赴青岛镇圈建了私人牧场,并由此生发起来。

虽然识字不多,文化不高,但不得不说赵启山是聪明人。

在掘得第一桶金之后,赵启山很快意识到了发展的瓶颈和不足,那就是社会地位是硬伤,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始终也就是个乡下有线的土财主,上不得大台面。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

陈旧的社会等级是无法逾越的鸿沟,社会阶级几乎固化,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陈腐守旧,活力不足,各种有形无形的天花板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昆士兰这样的新兴移民社会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

但机会不是永远存在的,万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道理,就像一瓶浑浊的黄河水放在桌上,用不了多久泥沙就会沉淀下去,形成鲜明的界线。

最上层的是清水,中间是浑浊无法分离的浊水,沉淀到下面的是泥沙。

浊水沉淀时间久了,有可能小部分会变成清水,但是泥沙想要变成清水几乎不可能。

19世纪兴起的第1次工业革命和第2次工业革命,可以看成是一根搅动黄河水的筷子,带来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大量失地贫民,形成了新的社会活力和阶级再平衡……

赵启山用朴素的比喻来理解当前社会变革,心中更充满了急迫性,他可不想做一个保守的乡下土财主,所以尝试着做出更多努力。

在青岛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北方重要城市后,大量财力雄厚的资本涌入,投资于青岛城市建设和其他各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这些雄厚资本的背后,大多有着上层社会背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迅速成为青岛城市建设的主力。

而以菜刀四人组为首的地方势力,包括临近牧场主协会,肉牛协会和煤矿业协会等等,在第二轮的大发展浪潮中渐渐沦为边缘势力,影响力急剧衰退。

若是以前几千上万人的小镇子,菜刀四人组话语权极大,在市政建设和管理中占据相当的分量,镇上居民基本上就没有不认识他们这几位乡绅的,有啥纠纷只要出面指定能解决。

如今青岛市吹气球一样的膨胀起来,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30万人的惊人规模,无数工厂道路每天都在建设,一栋又一栋的大楼拔地而起,城市规模每一天都在扩张中。

在繁华的背后,是以菜刀四人组为首的本地势力的落寞。

所以赵启山尝试着做出改变,他看中的项目是“履带式拖拉机”,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何祖光,正是这个技术方面相当牛逼的专家何祖光游说赵启山,让他下定决心投资这个项目。

何祖光是源于江南的第三批学子,出生于传统书香门第,少年时家道中路无以为继,受资助在姑苏府豪族顾府筹办的“学海书社”中就学,因为学业优秀被送到澳洲红河谷大学深造,是红河谷大学第一期毕业生。

他毕业之后便进入了通用机械公司工作,曾经受公司委派,作为技术员在美国底特律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工作三年,期间接触了欧美大量前沿农业蒸汽机械科技,对蒸汽犁,蒸汽拖拉机,蒸汽摩托车等机械产品非常熟悉,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

作为优秀的技术助手,他进入纽约大学“3.5升以上大马力柴油机”研发团队(红堡投资重点科研项目),跟随美国资深机械专家卡尔斯教授参与科技攻关,积累了扎实的机械科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