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185章 简单任务

第185章 简单任务

赵兴在这里厉兵秣马,用各种借口不回京城的时候,崇祯再下了一道圣旨,圣旨的意思是,你不能吗,你不是不愿意回来吗?那好吧,就再给你一个任务,一个简单的任务——为边军筹粮发饷。

这个简单任务的来由,还得从崇祯元年说起。

崇祯元年三月,当时的三边总督武之望,会同延绥巡抚岳和生、陕西巡按李应公联名上奏“三边欠饷从天启元年到七年,累计达三百五十余万两。而从崇祯元年到现在,又积欠至十七个月。数万饥兵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纷纷聚集到官衙讨饷闹事,麾之不去。

而三边之兵有的脱去衣服鞋帽卖掉以求一饱,有的卖掉弓箭刀枪换取升斗粮米,还有的饥饿难忍在集市上插标卖首,更有甚者关门自尽,种种惨象不一而足。军队军心不稳,哗变随时可能发生。提出截留陕西辽饷二十万两以充陕西部队军饷”

同年三月底,临洮部队缺饷鼓噪,四月,延绥巡抚岳和声报称延绥部队因欠饷聚众闹事,围攻将领官署,王尽忠部又把全营马匹拉至通衢大路,叫嚷朝廷全年不给草料,士兵无法喂养马匹。

但当时崇祯正在推行五年复辽,袁崇焕为了堵住自己大话后的恶果,一张嘴就要四百万军饷筑城使费,一旦崇祯给不出,他就有借口撂挑子反悔。崇祯为了坚定袁崇焕的决心,不让他反悔,当时咬牙答应了下来,但你这里要截留辽饷,那哪里成啊。所以没有同意,当然也没有钱粮发了欠饷。

延绥闹的最凶,就派了赵兴过来处理。

不成想,赵兴不但没有花费朝廷一文钱,一粒米,就圆满完成了任务,当时三边总督杨鹤看到了希望。于是上书崇祯,既然赵兴能不费钱粮,安抚了延绥兵变,而且还将他们改造成了强军,那么,赵兴当然也能将三边的所有将士安抚住,也当然能为三边将士解决钱粮生计。本着能者多劳,一事不烦二主的原则,请皇上下道圣旨,这事就交给赵兴办了吧。

崇祯一听,对啊,这事本来和延绥兵变事是一个事啊,那还说什么,就让赵兴都顺带着办了吧。于是,崇祯就大笔一挥,亲自给赵兴写了这道圣旨,赵兴督办三边军务事,望深体朕宫妥善办理,做到不留后患。

当时接旨之后,赵兴不由得一咧嘴,我深体圣功了,谁深体我的难处啊。

三边军饷,连国家都办不了的事,你让我一个镇抚司镇抚办,我能比国家实力大?还不留后患,那就是说,得弄出个长久计策出来,我虽然是穿越者,但我不是财神爷,这事本官无能为力,说人话,就是我办不了。

想用这话怼回去的时候,赵兴总算明智的想起,这是万恶的封建时代,皇帝那叫金口玉言,虽然大明已经不是皇权独一无二,内阁制衡皇权了。但自己是皇室的亲军,而且必须是坚定的和臣权对立的孤臣存在。自己怼回去,不但不能得到文官集团的代表内阁的支持,反倒会被他们看热闹,或者干脆踹上一脚。

而怼了自己的靠山皇帝,那自己什么样的理想野望都瞬间变成泡影,而且死的不知道有多惨。

自己不能死,自己还有老娘养老送终,还要给妹妹找一个好人家,还要给那只小奶狗找个玩伴配个对呢。

这就好比那啥一样,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只能接受。

于是,他召集了现在自己的心腹洪承畴和赵梓。毕竟,赵梓是山陕通,而洪承畴早在三边干过都粮参政,需要了解下情况。

将皇上的圣旨放在桌子上,赵兴对自己的两个心腹道:“皇上给了我这个简单的任务,你们说说吧,我该怎么办。”

看着这道诏书,看着这个简单的任务,洪承畴和赵梓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洪承畴痛苦的道:“这是积弊,积弊就是沉疴不治,是经过许多人努力而无果的事。”

赵梓道:“大人,我们解决王将军的军事事变问题,用的是抢劫晋商八大家通敌物资的办法,但我们抢劫了那么多,其也只能解决王尽忠将军一万队伍的暂时,请记住,这只是暂时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真正的根本。三边三十万名义上的大军,需求何其大,即便是解决一时的问题,也是需要几百万银子,我们不能老靠打劫八大家来维持吧,最简单的,我们老是打劫八大家,人家还就不从山西走了,我们想打劫都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