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才自顾自的洗漱一番,然后沉沉睡下,在外,自是没有东宫那么舒坦的。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日子,铁定是过不成的,所幸的是朱标并非是温室里养成的花朵,对于这些,也是轻车驾熟。
队伍,仍旧在缓缓行进着,这一路走来,朱标也在关注着道路两旁的百姓生活的情况。
实际上比他上次来凤阳,并未好上多少,甚至说还不如上次。
对于这一点,朱标心知肚明。
实际上大明真正开始由军事转向经济建设,是今年才逐步展开的,而且,真正开始的话,应该来说,是在夏秋之后,才逐步开始谋划。
之前,对于地方,朝廷的态度一直就是保持稳定,老百姓饿不死,别造反就行。
因为当时的朝廷属实来说,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北伐才是首要的。
而伴随着北伐的落幕,可以预见,在未来三至五年以内,不会发生大的战役,这一点,不管是大明还是逃亡漠北的元廷,皆是如此决策的。
元廷,历经几番大败,军中士气丧尽,且军队损失良多,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再战。
而大明,则是补给线拉的过长,现在老朱就已经下令,让徐达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和关隘,选择放弃。
唯有等待夯实北方的基础之后,北方可以作为大军前进的基地之时,大明才会考虑对漠北发动战役,打击元廷。
另外一方面,也是要积蓄粮草,抓紧时间休养生息,恢复民力。
想到这里,朱标又不由得想起蓝玉他们,再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蓝玉就要征讨倭国。
这大军出征,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当然,相比起北伐,这笔开销,就是洒洒水啦!
北伐大明前前后后动用的兵力不下三十余万,这还只是主力参战的兵卒,不算负责后勤的兵丁和民夫。
而征讨倭国,顶多也就三万,最多再加上水师两万,合计不会超过五万的兵力。
实际上在朱标看来,对付倭国,压根用不了五万的兵力。
可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尤其是元廷曾经在这件事上两次吃过亏,如果大明也在这件事上栽了,那朝中上上下下影响也太不好了。
更何况,对倭作战,是朱标一力主张与促进的,失败了,可以说,对朱标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而正因为如此,导致了这一次对倭出兵,对于如今的大明朝廷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朱标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在这个小小的倭国捞回本。
说实话,这事儿朱标思考了许久,都没什么思路。因为在后世之时,上地理课的时候,朱标就知道,这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山,资源贫瘠的国家。
什么煤炭、钢铁、石油这类大宗,翻开地图一看,是啥都没有。
这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崛起,走的也是进口原材料,再出口成品的路子,再就是军国扩张,赌国运。
要是资源丰富,都用不着赌国运了。
就比如后世的美帝,压根就不用赌国运,过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的。
这地理因素就已经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