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距离华亭县很近了,远远的身子已经能够看到低矮的城墙了。
到了华亭县,这就说明,距离大海也已经不远了。
甚至,在此处,阵阵的海风袭来,都能够感受的到空气当中弥漫着一股咸咸的海腥味。
华亭县,城门。
此时,华亭县的县令已经早早的带着县衙的一堂官员候在城门外头了。
“下官,见过上将军!”离着老远,这华亭县的县令纳头便拜。
华亭县的县令倒是一个好官,倒是将这华亭县的治安治理的很好。这县令也想让华亭县富裕起来,他也想让华亭县的百姓能够吃的上饱饭。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华亭县,是要啥没啥,这地里头也不怎么长粮食,这为之奈何啊?
而今,李牧这一来,顿时让华亭县县令看到了希望。他们华亭县能不能富裕起来,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那就全看李牧的了。
作为华亭县的父母官,这华亭县令可以说是为华亭县操碎了心。
“县令请起吧!”李牧朝着华亭县县令说道。
李牧将华亭县县令邀请到自己的身边,与自己并行,这倒是让华亭县令受宠若惊。
李牧这是什么身份,这可是大隋的上将军,半壁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身份,李牧这身份就比皇帝杨广差点。
他不过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已。他能够和李牧并行,这是何等的荣幸。
这时,只听李牧朝着华亭县令问道:“咱们华亭县有多少户人家,青壮劳力又有多少?”
听到上将军问话,华亭县县令连忙回答道:“咱们华亭县是个小县,全县上上下下,便是算上下面的各个渔村,也就三千来户人家。人口不过一万五千来人,至于青壮劳力,五千上下的样子!”
听闻此言,李牧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全县上上下下加在一起,不过一万五千来人,能够出力的劳工,更是不足五千。
如此看来,这华亭县,那可不是一般的小啊!
尽管李牧对于修建造船厂的事情一知半解,但是,也知道,五千人是绝对不够的。
“李大人,前期修建船厂,大概需要多少劳工!”李牧朝着李春询问道。
来的路上,这每天晚上李春都在为修建船厂做着计划。可以说,这修建船厂需要多少人,多少木料,多少砖瓦,李春都是烂熟于心。
根据李牧的要求,这船厂最大要能够造五千料以上的大船,最小的也得能造三千料的船只。
三千料是个什么概念,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力战舰宝船,宝船长五十几丈,宽十几丈的大船,也不过就是六千料而已。
李牧要造的这种五千料以上的大船,那几乎就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没有多大的差距了。
在李春的设计图上,这造船厂的规模很大,单单是各个级别的船坞,那都得足足造六个。
李春思量半天之后,一本正经的回答道:“上将军,初步估计,在不算工匠的情况下,单单是伐木,采石,运送石料的劳工,都得两万来人!”
“若是加上工匠的话,至少得接近三万人的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