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生命邀约 > 十二 由《忆秦娥》谈谈组诗和顶针格

十二 由《忆秦娥》谈谈组诗和顶针格

几回相忆成孤斟。塞边鞞鼓愁人心。愁人心。北鱼南雁,望到而今。

其七

忆秦娥·水悠悠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更听马上弹箜篌。弹箜篌。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汪元量所作的这七首《忆秦娥》,追写他随从故宋主赵显赴上都与居延、天山一带时寒冷枯寂情况以及思念江南故国的心情。

这几首词不用典故藻采,纯以白描写出,亦可谓能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者。情景道真,极能感人。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组诗中的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主题相同,也可以是内容相关,还可以是空间或时间上的相近。

无论是哪一种联系,作为组诗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从这一点来看,组诗具有单首诗所不能具备的优势。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文体学意义。

组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萌芽于先秦,定型于唐代。

先秦之后的各个时期均有大量作品面世。它们少则二首一组,多则几十首一组,甚至达到百首一组。或作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或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内容涉及赠答、咏怀、咏史、纪行、悼亡、伤时、宴饮、唱和、游仙、祭祀、田园等题材领域。

如司马相如的《琴歌二首》、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曹植的《送应氏二首》、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左思的《咏史八首》、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谢灵运的《东阳溪中赠答二首》、沈约的《八咏诗》、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少年行四首》《田园乐七首》、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游泰山六首》《月下独酌四首》《秋浦歌十七首》《永王东巡歌》《奔亡道中五首》、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曲江三章章五句》《秋雨叹三首》《秦州杂诗二十首》《秋兴八首》、韩愈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温庭筠的《太子西池二首》、李商隐的《碧城三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望海楼晚景五绝》、陆游的《沈园二首》、林景熙的《梦中作四首》、徐渭的《龛山凯歌五首》、袁枚的《湖上杂诗二十一首》等。

现代诗人也作组诗,有些被谱成歌曲流传,如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艾青的《北方组诗》、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肖华的《长征组歌》等。

在这七首词里,“风飘飘”、“心如焦”、“人行稀”、“心先悲”、“多离别”、“关山月”、“长眉青”、“弹长筝”、“凭高阁”、“边城角”、“行穷阴”、“愁人心”、“无归舟”、“弹箜篌”这几处均为上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起首,重复复沓,读来极具音韵美。这几处在古诗词中称为“顶针”句。

什么是顶针格呢?

顶针格是一种联体,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又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在汉乐府的时候顶针诗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后来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的“诗仙”李白留下了他顶针诗的诗词。

他最有名的一首顶针诗就是:《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诗句为: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在这首诗歌里面,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白云”、“长随君”、“君”、“湘水”这些地方都是顶针的部分,从这儿也能够看出这种作诗的方式能够更加的体现出诗歌的形式美。

其实,不但有顶真诗,还有顶真小令。元人小令中有一首无名氏的《小桃红》:

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自由,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这首小令以自述的口气,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由于在修辞上运用了顶真的方法,读起来缠绵悱恻,柔情似水。

总之,顶真这种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相连、上递下接的一种诗歌形式,能起到流畅如行云的艺术效果,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