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后汉长夜 >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快步~跑!”军官们听着鼓声下达下一个命令,兵卒们脚下的脚步声,沉了不少。

忽然,前军中部舞起了白旗(注2)。

“作战队列,齐步走~!”军官们逐次传声,并领着自己属下的兵士,朝两侧的空地散去。

梁祯的那一曲,是长戟兵,且位于军阵最外侧,而且,现在模拟的情况,是在行进中遇敌,故而需要快速前进至军阵正前方,然后由竖队便成横队,以掩护身后的刀盾兵。梁祯作为军候,站在最前面,他身后,是旗手黑子,黑子左侧,是第一护旗手,右侧则是兼任曲军正及书记员的第二护旗手边青诚。而作为曲副官的左延年,则留在队列的尾部。

队列中,每个兵卒与前后左右的兵卒之间的间隙,都保持在三尺左右。另外,每个什之间,都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供排在长戟阵前的弓弩手后撤之用。同时队列后方,尘土飞扬,马蹄如雷。待到尘土落尽之时,长戟阵后,已经多了两队骑士。这两队骑士也分为两种,前面十行,是轻装游骑,后面五行,则是甲骑具装。

“擘张弩~试射!”

“步弓~试射!”

一团黑云,忽地从梁祯眼前升起,接着是稀里哗啦的箭矢落地声。

“踏张弩~试射!”

梁祯只觉得后脑勺一凉,眼前一黑,那乌云的战云,竟是从脑后飞来的。

“骑弓~试射!”

又是一团黑云盖过了太阳。

“弓弩后退!”

长戟阵前方的弓弩阵立刻化整为零,从长戟阵中预留的数十条通道那退入后方的大阵。

“紧密阵型!”长戟阵的指挥官下令道,一阵“橐橐”声后,戟墙终于成型,那数丈长的尖刺,远看上去,就如同一只蜷在一起的刺猬,虽不能主动进攻,但敢于挑衅者,也必是九死一生。

过不多时,令旗一挥,黄尘四起,两侧的轻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重骑兵一并突出,在军阵前方的空地中,扯起一道高达数十丈的厚重土墙。仗打到这里,要是中军主阵还没散乱的话,那这仗就算是打胜了,骑兵就是去追击残敌的。要是主阵乱了的话,那骑兵们就是前出以掩护撤退的,而这仗,也自然是败了。

演练完毕,赵苞宣布杀猪宰羊,以犒劳士卒,并在酒席间,第一次对大伙大加赞赏。不是士卒们今天真的做得比以前要好,而是因为今晚这顿,是践行宴,参宴的五千兵卒,明天一早,就有四千人要各奔东西,以和各州新抵达的壮丁们组合成军。故而,今天很可能是赵苞与他们之间见的最后一面。当领导的都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都舍不得夸赞下属,这一点,大概古今都是一个样。

时间已是盛夏,各地运来的钱粮物资,都聚集在蓟县、临淄二城,聚在蓟县的,多是棉衣、粮食等轻型物资,这部分,可以由人力、畜力运到辽西,而聚在临淄的,则多是弩车、武刚车等重型器械,需要用船只,由海路送至辽西。

次日一早,梁祯便和左延年徐病已等几人启程出发,数日后,来到渤海郡郡治南皮县的校场,没想到的是,梁祯竟然在这里,碰到了赵尚华。

原来,自打那次西园筹钱以来,以赵忠为首的中常侍们是日夜催促出师,理由也很简单:十多万军马民夫,每日的耗费都是个天文数字,赵苞拖得越久,对国库、官员、民众的损失也越大。就连赵苞的真正举主——袁家也不得不顾及一众门生故吏的呼声,暗地里敦促赵苞尽早出兵。

赵苞争不过,只好三步当一步走。而为了尽可能避免摔倒,他将许多在辽西郡任职时的下属,调进了军中,因为这些人都比较熟悉夫馀地的情况,以他们为幕僚,可以增加胜算。故而,赵尚华也被调了过来。

但赵尚华刚到任,就遇上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他手下的军士,有不少是来自南方的越人,那时候人口流动性很小,十里不同音,相隔百里就已经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 更何况是相隔千里?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操练军阵,而是让那些越人,听得懂军令!赵尚华想到了一条“妙计”,就是将汉人与越人混编,好让队列能够保持行进速度一致。

然而,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赵尚华或许感觉不到,但作为基层军官的梁祯,在上任伊始,就感受到了:

为了克服语言的障碍,赵尚华将各曲屯队什的主官、副官,都换成了汉人,他的本意是,越人即使听不懂军令,只需跟着军官们的动作,也可以正确地执行各项军令。然而一旦实操,就立刻出问题了。首当其中的便是,越人士兵压根就不信任汉人军官,同时,汉人军官也看不起越人士兵们。

注1《急就篇》:汉代启蒙读物,史游作。

注2 白旗:古代盛行五行学,故以五行的颜色为旗帜来传递不同的信息。比如这白旗的意思是前锋遇敌,后续部队需迅速集结,而不是投降之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