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九墟共主 > 第八十六章 荒城5

第八十六章 荒城5

换了件青色菱花外衫,独自下山一趟,想把米缸先满上。

传说,过去有一位富庶的米商,蒙天垂爱,正妻与妾室同时诞下儿子,兄弟俩一块长大,模样亦相似,大家都当他们孪生子。兄弟二人刚过束发之年,米商猝然而去,族中长辈遵循祖制,主持分家,因弟弟是嫡出,得到最多,兄长为妾室所生,所得十分微薄。

虽同人不同命,可分家后,兄长并未自暴自弃,凭着过去所学的本事,借钱税了铺面,支起望子,也做起买粮卖米的生意。弟弟则守着祖店营生。

二十年过去,兄长秉着仁义之心,待客公道,童叟无欺,生意越发做大,成了腰财万贯的大米商。

而弟弟却因品德有陷,买卖多诡,导致经营不善,只能苦守米铺糊口度日。

兄弟俩的铺子开在不同的街上,相邻但不相通,兄长在的称为大商街,弟弟所在的是小商街。

大商街,小商街,荒城总共只有这两条街。

现如今,大商街繁华富庶,铺面又高又阔,酒家,青楼,茶铺,当铺,打金银,买玉饰头钗,制裳,弹棉花,订被面,订家具,或买粮油日杂,五金等等,一应俱全,从不让人失望,只要你钱袋里的银钱管够。

比起大商街,相邻的小商街则店面寒碜,货缺货贱,但价格相对低廉,是贫苦人家常去之处。在这里买卖,有时可以直接以物易物。

十岁后,翠晴的爹爹寄情买醉,家中攒下的物件,就是这样“易”没的。

由那些易来的东西慢慢拼凑,拼凑出半条街的酒气与彻夜不眠的破酒馆,许多家庭为此付出代价,代价即是破碎。

翠晴不止一次为此痛发脾气,阿娘也总是在发现又少了什么不应少的物件后气得泣不成声。

每回气到最后,阿娘都会安慰她:“你王大伯在外头拉酒账,家门板都被人拆啦!一家老小全凭娘家接济口粮,岂不是更糟心?何况他一饮醉,还总是打人,你王大娘过得才是咽糠和泪的日子呢!其实你爹还算好的,至少我们家门板还在,到底还有口饭吃,你小弟还有塾可念……”

小弟有塾可念,是阿娘纵容阿爹胡来的最后底线,也是阿爹最常挂在嘴边、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但小弟入塾的钱,却是翠晴一点一点拼了命挣出来的。

小弟有塾可念,她却只有日出日落,不见尽头。

每当心苦时,她会在心中默诵黄诚教她的经文,过程中揉入暗涌的思念与儿时美好的回忆,聊以慰籍。

也会拿从上到下传了几百年的孝贤故事说服自己,那些好心忍耐、善待兄弟、孝顺父母的人必有福报,将来是有后福可享的。

阿娘那时经常唠叨:“你爹为了这家已经操劳多年,如今不成器,就该指望你们了。孩子大了,总是要学会为家里分担!等你小弟念完塾,叫他二舅爷替他谋个好差事,到时再把你体体面面的嫁掉,我们二老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且等着吧,我们一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再苦也就这些年头了!”

在自以为再大一些、再再大一些便可迎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中,她渐渐忘了埋怨,每天的功夫全用在了种菜、收泔水、养猪、针线活上。

三年又两年,十五岁时,塾里传来消息,小弟学业不功,却常常打架闹事,实在教无可教,遣回家中,学籍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