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五十五章 金券来了

第五十五章 金券来了

系统这时候不禁也捏住了鼻子:

“卧槽,真的很味”

说着他缓缓站起身将画面聚焦到光绪帝棺椁上,但见这座棺椁棺盖为梯子形,抵近观察其表面周身留有朱红涂漆,表面雕有镀金的藏文和梵文经咒以及万字不到头的底饰纹案。随着镜头移动到右侧的隆裕皇后的棺椁,则迥然不同。

隆裕皇后的棺椁虽然被掀开,但是整体保存完好。棺木顶盖上雕有金凤一只,挺立山岩,展翅欲飞,旁边云团朵朵,脚下海浪涛涛,山花灼灼。金凤头上雕有九尊菩萨坐像,整个画面造型优美,线条玲珑细如发丝,五彩涂金,震撼人心。

“这个凤凰漂亮”

人们仔细研究了好一阵子,即使身为外行也不得不佩服当时工匠刀法之唯美。

“这是典型的满~族制式棺椁”

系统盯着看了好一阵子才说道:

“满族的棺材称为“旗材”,棺盖的断面为凹形,它的棺盖有5块木板构成,顶部1块,两侧坡面各2块;而他的外棺两帮通常为3块,底部为4块木板,整体下来一共15块木板”

“这个与汉族的做法不同,汉族的棺椁有13圆之称呼具体就不细说了”

说话间他站起身,来到隆裕太后的棺材近前:

“哦对,大家要记得,棺椁,是两样东西”

众人:???

主播,你在逗我?

棺椁不是棺材?

对哦,有什么区别吗?

不都是一样的?

系统笑了笑说道:

“棺椁通常为:内棺外椁”

“棺”,一般指寿棺,棺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之度。”

“所以大家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

众人:扫噶,学到了。

学废了学废了,主要是死不起啊。

一平一万,了解一下。

呵呵,我这儿,一平五万,比房子都贵。

没事,我家老家有地。

卧槽?

系统继续说道:

“通常棺小椁大”

椁内往往放置较多的随葬品,棺内一般不放或者少放随葬品。

木棺出现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

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

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

(大致为:天子要用二椁五棺,诸候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士用一椁一棺、棺和椁之间一般都不是紧密的靠在一起的,二者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存放一些陪葬品,这也就是考古的术语所说的椁室。)

忽然系统话锋一转说道:

“棺椁除了套数多少之外,从材质和结构上也有等级之分”

“其中最高级的当属柏木黄肠题凑,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级的葬具,在棺椁之外设置。皮后的柏木黄心累于棺外,称之为“黄肠”;“题”指题头,即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凑”指向内聚合,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

ps:感谢:书友2019****0544、fairy-of-swo、粪花涂墙(two次)投的票票,感谢大家的支持,咳咳,最近疫情起起伏伏,大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