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七十一章 密建储君

第七十一章 密建储君

镜头之下,一座金碧辉煌的龙凤门矗立在前方神道之上。六根青白石云柱与四面金色琉璃墙壁衔接勾连,底部砌有须弥座,柱顶蹲有望天吼,门楼顶脊、兽吻、瓦垄、勾滴、斗拱、梁枋等均为彩色琉璃件组成。四壁正中各嵌一条琉璃金色盘龙,四隅(四角)各有一条金色小龙拱卫;墙壁背面嵌琉璃金色荷花,两只乳白的鸳鸯游离在翠绿色的荷叶之下嬉戏,四隅(四角)分别有荷花分布,一眼观之华美大方浓重庄严。

与此同时,透过中央门户,后方宏伟的红墙碧瓦的碑楼近在咫尺。

“龙凤门,又叫棂星门,鸳鸯、荷花,象征帝后共穴,永远和好”

曹七七开口,镜头注意扫过这栋华丽的龙凤门:

“之前说过,在清西陵共有三座龙凤门,分别位于泰陵、昌陵、慕陵,三座龙凤门十分相似,区别也说过”

须臾之间,镜头移动到了龙凤门云板之上。

“大家看,慕陵的云板有三个小孔,云尾较平,火焰宝珠比较圆润”

“当然”

曹七七话锋一转: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泰陵、昌陵龙凤门前后各有一座三孔石桥,而慕陵没有。仅此一点大家以后看照片可以很好区分她们到底在哪儿打的卡”

说着迈过龙凤门朝前走去。

““道光皇帝,也就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生于1782年9月16日紫禁城撷芳殿中所,崩于1850年2月25日圆明园慎德堂,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是大清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为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母孝为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他39岁继位,是清朝皇帝嫡子继位里面惟一的一个,在位30年,享年69岁”

曹七七简单介绍了道光皇帝的生平:

“早在嘉庆四年四月,也就是1799年,嘉庆帝根据密建皇储的家法,就将道光皇帝定位下一任接班人,并且在诏书上写下了道光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亲赴热河秋狝(qiu-xian),旻宁跟随父皇前往。此时嘉庆帝病重,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禧恩、和世泰等人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当日就护送嘉庆帝的灵柩回北京。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

“总的来说,道光皇帝继位的过度算是一帆风顺”

“密建皇储?”

“秋狝?”

从她嘴里冒出来的新名词,众人一头雾水。

心思微动,须臾之间,曹七七脑海中便出现了关于密建皇储的信息。

“在清朝皇权专制和传统宗法社会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怎样合理平稳地交接皇权成为历朝不断探索的题目,密建皇储制度正是雍正在废弃公开建储制后而建立的皇位继承人选择制度。”

曹七七说道: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通常实行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依据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皇后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如长子早死,即立长子之子为太孙,无子再由皇帝的嫡次子顺序继承。如果皇后无子,才考虑册嫔妃所生的长子为太子。皇帝无子则在近支亲属中选立太子。

清代入关从康熙朝开始,沿用中原各王朝立嫡长子的做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下诏册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众所周知康熙帝多子,且在位时间又长,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间、太子和诸皇子间的矛盾和纷争。九龙夺嫡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使皇权受到了威胁,政局也因此动荡不宁,康熙帝不得已两次废皇太子胤礽。”

雍正帝虽是康熙朝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的胜利者,然而,争夺战的严重后果给予雍正的教训是深刻的。

因而在即位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皇帝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宣布实行秘密建储。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共议秘密建储制,诸王大臣均无异议。雍正帝遂将密封的写有继位人姓名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随时带在自己的身边。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四子宝亲王弘历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帝在对历朝历代的建储法详加比较剖析后,认定秘密建储“实为美善”,进一步将秘密建储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建储家法”。乾隆以后,自嘉庆到咸丰,都是按秘密建储制继承皇位的。”

“这么说密建皇储只是为了保证下一代的顺利继位?”

人们脑海之中不自觉跳出这个念头。

“其实这只是其中之一”

曹七七说道:

“雍正密建皇储的用意有二”

第一,预先指定继承人,保证了皇位继承的有序。

第二,不明确公布皇位继承人,阻止了继承人形成权力集团。因此雍正皇帝故意布疑阵,在各方面都使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分庭抗礼,让人相信他们都有即位的可能。

第三,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牛皮,不愧是四爷”

“四爷表示:都是b的!”

“哈哈,这么说也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