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相当牛皮”
曹七七肯定道。
“郭子仪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也是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醉打金枝那个?”
“是的”
“那最后一位武状元是谁呢?”
曹七七搜索了一下脑海中的记忆:
“张三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那有没有既中武举又中文举的呢?”
曹七七:........
你们的好奇心还真是旺盛。
“中国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武举高第的人,唐朝长庆三年(823)文科状元、大和二年(828)“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登第者——郑冠。”
“居然还真有啊”
“牛蛙,牛蛙”
“古代人是不是力气都特别大?”
“动不动几十斤那种”
“假的吧....”
有人不信。
“呵呵,请参考一下古人锻炼用的石锁”
“雾槽,算球,我菜狗我认了,跑步都喘的那种”
“年轻人,锻炼吧”
这时候,从心忽然冒泡:
“小姐姐,那历史上有没有女武状元呢?”
“女武状元?没有吧”
大多数人第一感觉不可能。
奈何,曹七七的话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女武状元是有的”
曹七七说道:
“真的有女武状元?”
人们有些难以置信。
“嗯,有”
曹七七的话慵懒至极:
“中国唯一的女武状元是在永乐年间中举,名为:张玉景,甘肃人”
“卧槽?我大甘肃人?”
“嗯,甘肃甘谷县张家坪村人”
曹七七说道:
“据记载:明朝时候,甘谷县张家坪村的姑娘张玉景“不爱红装爱武装”,自幼习武,15岁得武监生职衔,担任乡里的武术队长,明成祖永乐三年进京接受选拔,暴露了女儿身,犯了该斩的欺君罪,皇帝好奇,面见张玉景,为她临死还替家乡父老争取瓦房建筑的心愿所感动,赐她女状元称号,命她做了皇宫中的武术教官,供职至39岁病逝。”
“我大甘肃妹子威武!”
“那鼎甲是什么呢?”
萌新不懂。
曹七七撇了撇嘴:
“敲黑板,好好看好好学”
“鼎甲,为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哦哦,萌新懂了,感谢主播”
忽然,曹七七看到了脑海一段有意思的文字,忽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
“咦?小萝莉笑了”
“主播,你老实交代,你在偷偷笑什么?”
“就是就是,是不是外面有狗了”
曹七七呵呵一笑:
“我刚刚把清代文武两科状元的籍贯对照一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什么现象?说来听听呀”
“就是就是”
“行吧”
曹七七也没藏着掖着:
“清朝文科会试也是一百一十二科,状元一百一十二名。其中江苏四十九名,浙江二十人,安徽九名,山东六名,河北、广西各四名,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各三名,湖南二名,江南、四川、陕西各一名,山西、甘肃、云南没有。”
显而易见,从整个比例来看,武状元是北方多,文状元则南方领先。河北省武状元三十二,文状元仅四名,与此相对,江苏省是文状元四十九,武状元六名,南北文武各有偏长,至少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应该说山东、浙江两省发展相对平衡,这两省文武基础都比较好,两科状元的比例显得合理一些。
Ps:感谢:朴灿烈朴sir(兔次+two)、从心(兔次+1)、fairy-of-swo(兔次)、passer-by、显而易见这是个小号(皮一下很开心),投的票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和长辈聊了会天,一不小心聊过头了,抱歉,发晚了,表打我,咳咳,干饭干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