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九十七章 金缕玉衣

第九十七章 金缕玉衣

“死都死了,修这么多城墙建筑,有毛用”

瞧着身后高大的大金门,终于有人忍不住感慨

“这古代帝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是不是脑子被门挤了,修这么多建筑,目标多明显?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棺材板搁这儿埋着呢,不偷他偷谁”

“你看,大清朝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

“这些建筑又防不了盗纯属摆设,也不知道咋想的”

“这个,当时估计他们也没想那么多啊,就好像你去买老婆饼,本以为送老婆,结果没想到他就是一个饼,对不对,小伙子们,要面对现实,活在当下,那大明建立那会老朱也没想到后世子孙那么不靠谱啊”

曹七七开口调侃。

“讲真,主要是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

从新石器时代起,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坑墓,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到了后来,帝王的陵墓-地下寝宫装饰得越来越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

由于帝王拜谒陵墓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集安葬与祭祀于一体。

整个陵寝通常融入了棕教特征、孝道内涵和风水观念。

棕教特征

古代宗教有佛教、道教等,但凡皇帝信啥,统统都要给安排上。

孝道内涵

产生于史前时期的原始祖先崇拜,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强化,延续2000多年,体现在建筑上,除了前面谈到的祭祀祖先圣哲的“庙”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陵墓了。儒家特别强调孝道,认为是维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秩序的稳固基础,说只要躬行孝道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孝事家庭尊长,不但应该在尊长生前,即使在尊长死后,也要事死如生,按时祭祀,逢事祭告,甚至平日出门进门,也要告于祖先牌位。祖先死后,入土为安,坟墓是祖先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称作“阴宅“,理应像“阳宅“一样予以充分重视,甚至更加重视。帝王陵墓更是这样。

风水观念

照古人的观念,阴宅选址的地形地势、方位和安全,将长久地影响后代子孙的命运。这一考虑,在中国称为“风水”。风水之说起源很早,魏晋至唐及唐以后,风水学对葬地的选择越来越强调,风水著作也多以《葬经》命名,重视审察山川形势,讲究方位、向背和位置的排列。风水学不但运用在墓葬中,即对实际人生的各类建筑也都有很大作用,只是相对而言,对墓葬的作用更大。

此外就是祭祀特征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石五供等祭祀物品一应俱全。

“当然建筑形式或多或少大家都有所耳闻”

幽静的丛林小路,恬静的姑娘背着小手蹦蹦跳跳,侃侃而谈:

“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

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

陵墓建筑中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下

墓室大多使用木,土,石三种。

帝王级陵有三种

1、黄杨提腠

2、金缕玉衣

3、厚葬

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缕玉衣...

百官:普通的厚葬

百姓:券冢、进深不等

地上

帝王:石像生、牌坊、神道碑亭

王侯:石像-牌坊-神道碑亭(等级次之)

百官:普通神道碑

百姓:普通。

“基本上历朝历代大抵如此”

“黄杨提腠?”

“这是什么?”

萌新表示这个词它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他。

“黄杨提腠就是‘黄肠题凑’,前面说过”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