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孝陵方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孝陵方城

围绕享殿仔细观察一圈,曹七七注意到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享殿四角皆用彩色木雕撑拱,木雕之上雕有舞狮,每个狮子的形态各异,别具一格。

环顾四周,配殿之前,左右丛林漫道两侧,各有一个单檐歇山焚帛炉,正中有辟券门,小巧玲珑。远处甚至可见东西配殿的遗址,荒烟蔓草穿透砖石,有一股说不出的凄凉。

在享殿后面同样有三路踏跺,中间有丹陛石,与殿前别无二致。居高临下眺望,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神道前方为一座三券对开大红门。

“此门为内红门”

曹七七说到:

“内红门也称阴阳门,过了此门便是灵魂安居之所”

“根据记载:孝陵享殿之北有门有3道,人称“内红门”,其“为夹室数楹,皆用黄瓦,中官居之,以司香及洒扫焉,亦非旧制也”。今享殿之北内红门仅剩一座。”

“甬道尽头便是方城”

说完,曹七七重新拿出平衡车踩上快速朝前方走去,不久后,前方甬道豁然开朗,偌大的方城呈现在视野之中,方城之下修有一座石桥。

这座桥长近57.50米,宽近26.60米,此桥为单孔石桥,两侧砌有栏杆,柱头雕有盘龙,石鼓栏杆刻有卷云图案。桥两侧分别有数十个向外悬挑的精美的散水螭首,桥后7.6米便是方城。

“此桥为:升仙桥”

曹七七说到:

“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

“卧槽?我记得云南虫谷是不是也有升仙桥”

“莫的错,有”

“这群古代皇帝看来都喜欢得道升仙啊”

“长生是古代帝王的通病”

曹七七踩着平衡车缓缓驶上升仙桥,桥后方城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

除此门洞别无其他进入之法,方城防守之严密宛若一座城堡。

在方城上方建有明楼,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门头之上悬有竖匾,上书孝陵二字。3个拱门在方城城垛之后若隐若现。

站在方城下方举目仰望,方城两侧高林茂密,墙壁之上布满雨水冲刷的痕迹,城头甚至长有杂草,砖墙之上尽是岁月侵蚀留下的痕迹。尽管如此,仍旧难以掩盖作为帝陵屏障的恢弘庄严。

“方城明楼,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到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由南京明孝陵开始,改为一座明楼的形制,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明孝陵方城明楼形制”

曹七七一边解释一边向门洞走去,方城的门洞十分幽深,斜向上宛若天梯,走在其中使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这台阶为民国初年改建混凝土台阶,原石台阶已毁”

曹七七不喜欢这种烦闷的感觉,加快脚步走出门洞,迎面为宝城南墙,依山势拦土而建,用13层条石砌筑,上垒墙砖,目测厚约1米。抬头可见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字为自右向左书写。

“据说:这七个字为民国初年,管理人员所刻,做导向使用”

曹七七指了指墙壁上的刻字,扭头朝两侧张望,沿方城左右两侧砌有步道(礓碴)可登明楼。

“走吧,咱们去明楼看看”

曹七七一马当先: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明楼曾毁于战火,其后一百多年间,未曾得以修缮,失去了屋顶遮风挡雨,方城渗水十分严重”

说话间曹七七挥手,半空中浮现出一座破败不堪的方城画面,画面之中,明楼坍圮只剩孤零零的城墙,满园杂草十分荒凉。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被复原过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