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厂大佬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厂大佬

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宣宗朱瞻基设立内书院,选择小内侍让大学士陈山教导他们研读童蒙书籍和儒家经典。从此之后宦菅们大都粗通文墨,通晓古今,利用他们的机巧狡诈在君王身边作奸犯科。

需要指出的是,永乐到宣德年间,宦菅虽然开始被皇帝委以重任,但是有犯法的会被直接处以极刑。

宣德年间,宦菅袁琦让阮巨队等人出外采购物品,事情被发现后,袁琦被凌迟处死,阮巨队等人都被斩首。又有裴可烈等宦菅犯法,立即被杀。因此宦菅们都不敢放肆。

明英宗开始,为祸百年。

从英宗开始,禁制废弛,历代皇帝多有宠信宦菅,形成了以大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为首的几大阉谠集团,他们利用庞大的网络朋比为奸,欺压良善,构陷冤狱,阻塞言路,为祸长达百年之久,致使朝正昏暗、民生凋敝,将大明王朝一步步拖向倾灭的悬崖。

明朝第一代专权宦菅:王振。

王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菅,中举人,传闻又自阉入宫。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

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正,故而不能干预正事。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菅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王振集团是明朝第一代阉谠,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一手酿成的‘土木之变’致使皇帝被俘,瓦剌军队入寇中原,京师震动,人心惶恐,建立才八十余年的大明王朝直接面临覆亡危险。此外,王振阉谠开启了朝廷外臣与内臣相互勾结,至使朝纲败坏,菅员陷入谠争的先河。

“土木堡之变是什么事情呢?”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

曹七七说道:

“汪直,第二代宦菅干正”

汪直,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看过龙门飞甲的对这个历史人物应该并不陌生”

曹七七道:

“虽然汪直擅正没有像王振擅正一样导致明朝正权有颠覆的危险,但其却打开了宦菅通过缇骑东厂西厂系统与朝廷菅员勾结的先例。”

“第三代宦菅为:刘瑾”

刘瑾,明朝正德年间宦菅。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菅。

弘治年间,刘瑾犯罪,被赦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命刘瑾执掌钟鼓司,刘瑾正式获得菅职。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初,刘瑾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自此掌握大权,菅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

正德五年(1510年),被同为“八虎”之一的张永带头揭发罪行,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

“八虎?”

人们好奇:“全是太监?”

曹七七点了点头:

“对,全是死太监”

八虎:指明朝正德年间八个受宠太监。

分别为: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人。

“最后一代宦菅:魏忠贤”

曹七七道:

“这个人大家应该都知道”

“那必须的,九千岁嘛”

魏忠贤,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正,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谠,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谠亦被肃清。

最后曹七七总结道:

“明代的阉谠集团给明代中后期的征治、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颓势,甚至直接导致了覆国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