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这么严苛?”
众人诧异。
“错一个字咋整?”
“呵呵,头铁?葫芦娃救爷爷了解一下?”
“尼玛,别闹”
“现在来说说内容”
曹七七说道:
“大家看影视剧最熟悉的莫过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断句应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始于朱元璋。
明太祖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与臣下诰敕命中首称「奉天承运皇帝」。
而圣旨上因为皇帝是“天子”,“天”与“皇帝”写一起时,要平齐。皇帝换行顶格写和天同排,于是误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然而圣旨上皆由这八个字开头吗?
曹七七反问了一句:
“首先‘诏曰’的出现”
秦始皇统一天下,于是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
但,“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一说是源于“奉天殿”。
这一说法也曾在清朝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俞樾的《茶香宝续钞》中有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
一说是由于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
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的称呼。
但无论哪一种,这一说法有流传。
“那奉天承运呢?”
水友好奇道。
奉天的来源于《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至于“承运”,又牵扯到邹衍的“五德始终说”。
曹七七穿过大宫门,前方视野豁然开朗,神道笔直向前,前方一座碑楼若隐若现。
她自顾自说道:
“邹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
[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
“那钦此呢?”
钦,意为敬。钦此,意即恭敬地引文至此。
钦此一词,象征皇帝到此亲自颁布诏书(亲临此地)。
旧时对帝王的决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钦”字,以示崇高与尊敬。如:钦此钦遵(旧时阁臣代皇帝批阅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启奏时使用的语言,指圣上旨意在此,领旨者遵命而行)。
“哦哦,原来是这样”
众人恍然。
曹七七接着说道:
“[钦此]二字表示引文结束。故钦此二字实际上亦起到现代标点中句号与后引号的作用,就是到这里结束的意思。”
曹七七话锋一转说道:
“其实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的这些套话”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
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
“制曰”
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
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
“敕曰”
有告诫的意识。
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候,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皇帝的文书只有这三种吗?”
水友好奇。
“并不是”
曹七七否定到:
“皇帝下达的文书,有制,诏,诰,敕,册,祭文,祝文,谕,旨,寄信,电旨等。”
“纳尼?”
“前几个我可以理解后面寄信,电旨是什么鬼?”
“穿越了?”
Ps:感谢:fairy-of-swo(56票)、从心(32票)、朴灿烈朴sir(19票)、王中王雄霸、ZGR风华企鹅王22王企鹅、金峰(4票)、书友2021***3852、书友2021***0004,投的票票,感谢大家的支持,唉,本人隔离中,大家十一都一切安好吧,出门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哈,狗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