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丹书铁券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丹书铁券

“券就是丹书铁券”

神仙子忽然冒泡。

“对,就是丹书铁券”

曹七七道: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丹书铁券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据考,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

“丹书铁券可以免死几次呢?”

水友对此疑惑。

“总不能无限复活吧,那就是BUG了”

“并不是无限次的”

曹七七道: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

“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有所不同: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而且,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

券的等级:

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

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

(具体形制如下: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

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丹书铁券就是一块铁吗?”

对于传闻的丹书铁券长什么模样,众人更好奇。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

曹七七说着,在直播间画面中浮现出了几块丹书铁券的模样。

“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内容都写什么呢?”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

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

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

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镠铁券,已千余年历史。

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镠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镠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

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

“牛批了,这玩意儿值钱”

“这简直就是复活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