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重生之混也是种生活 > 第670章 事实上的权游(1)

第670章 事实上的权游(1)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若说《货币战争》这本畅销书之所以被许多人所诟病,其实倒不是什么学术方面的问题――严格的来说,除了科普之余,这本书还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思考的,虽然书中提出的某些“解决方案”比较扯淡,但任何一个经过认真的思考后的方案都不该被嘲笑,即便是它严重脱离了实际。

这本书之所以在后世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并不是其本身,而是这本书当初为了营销,很是找了一些写手去宣传,主动或被动地,给众多二次创作者提供了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从而通过一系列文学作品或者文章扩大一些诸如阴谋论之类的观点和“案例”,逐渐地在大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金融资本无所不能”、“金融资本强大到不可战胜”的群体潜意识――这种群体潜意识的影响非常糟糕,间接地影响了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金融路径依赖思维”,客观地削弱了华夏部分经济领域的活力和创新性(虽然各有各的客观情况,但仅从主创人员的主观意愿层面来对比一下企鹅求而不得的“原神”和其余那些被纳入了八百里江山的优质中小型项目,以及那无数的“创业就是为了卖项目”的创业者,大家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诚然,西方世界“金钱与权力的游戏”的规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份量也的确不可小觑;

但事实上,只要你明白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和基础逻辑,再放到当今全球化新体系的框架下去思考,就会发现……金融资本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和可怕!

………………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西方当初能被推进到资本社会的阶段,间接掌握了货币发行权的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确是不可忽视的。

地球人都知道,西方世界想要进入资本社会,就需要有足够的货币支持作为前提,金融资本控制了货币,自然也就控制了资本社会下国家的经济发展。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说到华夏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总是以儒教的强盛、封建统治的强大作为理由,使很多人在反省华夏的经济发展时,总是将矛头指向孔家店,致使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错误地消灭了。

但是,等到了后世,对于经济问题的认识已经上升到货币金融的高度,从这个角度再审视华夏历史――你就会发现,当初华夏之所以没有走向资本化,关键是货币问题没有解决。

要实现资本化,就要有大量的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增加,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需求量也就急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货币的供给不能跟上,必然造成货币的紧缩,货币增值明显,就会有大量的人把货币储存起来,或者放高利贷牟利,造成利率高涨。

华夏古代以金银作为货币,金银每年的开采量有限,再扣除自然使用(如制造器皿)用作货币投放的量更有限,同时还有不少人把金银埋人地下储存,结果就是造成自然的紧缩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夏古代的利率是极其高昂的,宋代王安石变法时,王宰相给老百姓的优惠贷款利率为年息4~5分,

即年利率40~50%,这优惠利率也是高得吓人;而当时的社会利率更高,如此高的利率会扼杀一切快进式发展生产的冲动。

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货币也有价格,货币价要受供求关系所决定,一个商品社会的形成,必定会对货币产生巨大的需求;货币需求不被满足,商品社会是无法形成的。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货币需求问题是依靠从美洲和印加有国掠夺大量金银解决的。这些掠夺来的金银,绝对不可能再拿到美买东西,其效用就是源源不断地增加欧洲国家的国内货币投放,发展品经济。对此,西方当然不会承认他们的经济成就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上。货币投放的增加使西方民间资本的力量增加,为西方的资产阶级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那个曾经被某些国内文人吹上天的明治维新,也很少有人去注意他们当初的货币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这个维度去仔细研究一下历史,你就只能感慨一声,岛国的运气真tmd的好!

当初岛国开放口岸时,岛国国内是金银价格倒置,白银比黄金贵,在外来大量白银流人换取黄金的过程中货币价值按照白银价值确定,自然就带来了大量的货币投放。后来西方为了扶持岛国制衡中俄给了岛国大量的借款,通过甲午战争获得的巨额赔款,也是形成了岛国的货币投放。岛国明治维新的成功,与获得足够的货币供应是分不开的。

反观华夏,货币发展的历程是多灾多难!历史上有元代的恶性纸钞、朱元璋的宝钞破产;到近代同光中兴,结果赶上了胡雪岩事件,金融体系受到重创,本来依靠银票产生的货币衍生效应被终止,货币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利率暴涨,最后经济走向末路。华夏的政府和皇帝不断威胁国内的货币信用,国内的货币供应无法解决,无法获得资本化所的足够货币,是一定不能够进人资本社会的。想一下华夏明朝才有2.5亿两白银在流通(数据参考黄仁宇老师的《十六世纪明代华夏之财政与税收》),华夏的社会总产值仅仅粮食就有5亿两以上,社会能够维持的关键就是自给自足商品交易不多,货币需求不大,因此明末华夏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能出苗就非常好理解了。

(部分学者认为封建强势阻碍了华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者人认为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岛国幕府时代封建势力强不?武士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向农商拔刀,社会的等级秩序比华夏更严格,但是新兴的富商通过联姻瓦解了武士阶层,封建强势没有阻挡岛国进入资本主义。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切是经济基础决定的,部分学者一方面大讲政治经济学,另一方面又讲封建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完全忽略经济问题,没有货币怎么有资本呢?)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货币的需求量靠原始的掠夺已经不能满足,西方各国建立起独立的金融体制利用金融的衍生效应创造货币增量;而在叠加了金融衍生后,金属货币的数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时,金本位制的历史使命就到头了货币完全成为了国家金融信用的产物。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信用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到政府和党派的严重制约,那么它的金融信用就会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方【间接发行货币】的机制产生了。

总之,全世界资本社会的建立,与货币的发展都是分不开的,在货币开始成为世界范围内价值交换的最重要方式和价值尺度时,金融就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金融体制和金融资本,实际上是卡住了国家的命脉――从这个角度来讲,《货币战争》里的部分描写,并没有错误。

………………

第二,金融的全球化,也的确使得金融资本的价值受到了普遍承认,也进一步扩大了其自身在各个领域的话语权。

所谓的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策等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与此同时,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