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 第六十七节 辩法变法

第六十七节 辩法变法

至公堂是法家大殿,能容纳三千弟子同时听讲,但今日却人满为患,大部分弟子只能在殿外广场盘坐。

因为今日不但六千法家弟子基本都来了,嬴悝这样的名士讲法,还吸引来了大批兼修法家的其他家弟子,甚至有大批什么都不修,就是来看热闹的太学生。

嬴悝的拜帖是下给法家掌院郭镇辅的,以嬴悝的名气,挑战普通学生有些跌份,直接下拜帖说向掌院请教学问,这才是他的排面。

不过接待他的并不是郭镇辅,而是法家学谕商平,一个年纪比郭镇辅还大的老学官。

商平先推脱郭掌院事务繁忙,主动邀请嬴悝来至公堂讲学,这也是给名士的待遇,不过一般用来刁难人。因为古灵精怪的一大批学生,肯定会在最后发问,一旦回答不上来,名士的脸就丢光了。这些学生没什么面子包袱,什么问题都敢问,可名士却未必什么问题都敢答。

嬴悝知道,他给郭镇辅下拜帖,太学法家就请他讲学,这是一次交锋,他只有先赢了这些听讲的学生,才有资格挑战掌院,如果输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继续坚持请教。

嬴悝倒也不惧,堂而皇之的坐进了至公堂,面对堂下数以千计的学生,面如平湖。

“赢郡地蹙民穷,丁口众多,旧制败坏,积弊日重,百姓多流亡逃散者,或逃入他郡,或入山为匪,不变法不足以安民……”

在所有人都就坐后,嬴悝的声音响起来,讲学开始了。

讲学的内容,正是变法,而且正是他主持的赢郡变法。

起首,先讲赢郡变法的原因。包括赢郡在内的中原八郡,不像夏郡,经历过惨烈的战乱。前朝时期,戎人在北方建都,包括夏郡在内的中原九郡都臣服戎朝,委曲求全,每年都要向戎廷敬献大量女子财帛。直到戎朝末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中原八郡依然如数纳贡。唯有夏郡起兵,夏太祖带着夏氏族兵率先揭竿而起,与戎人在夏郡的土地上,进行了数年的惨烈厮杀,终于将戎兵驱逐出了夏郡。可也将一个富饶的夏郡,打的破败不堪。

中原八郡拜托了这场惨烈的鏖战,一直做壁上观。等分出胜负,夏太祖出夏原,他们才纷纷拥护。由于此时夏太祖需要八郡的人力物力支持北伐戎廷,于是跟八郡诸侯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之后依靠八郡提供的丰富资源,太祖一鼓作气,拔出了黄山一北的戎人王庭,将戎人驱赶回了百戎山。

因此在夏太祖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八郡只是付出了大量财物,本身没有受到冲击。所以至今中原八郡都是人口繁盛的大郡,八郡占了天下三分之一人口,朝廷始终无法吞并八郡。

稳定有稳定的好处,也有稳定的坏处。八郡在继续保持太平的情况下,也继续保持了旧有的制度,沿用了数千年的分封制。八郡最大的领袖,是八郡诸侯,都是国公爵位,地方上,则由一个个士大夫家族分治,每个大夫在领地上,都是土皇帝。士大夫家族,在中原八郡,控制了一切,垄断了一切,普通百姓无尺寸之地,生活的如同农奴。所以八郡人口繁盛,百姓反而从开国之初就不断逃亡。赢郡又是八郡中最穷困的,因此这种弊病更加凸出。

赢郡之所以穷困,主要是赢郡地理环境所致。赢郡紧邻夏郡,位于夏郡西北,夏江北岸。东北部是黄龙山,北部是云中山,中部和南部,是一望无际的丘陵。全境都是山地,地无三尺平。老百姓以放羊为主,耕种为辅。仅有的农田,主要集中在发源于云岭,从黄龙山和云岭之间南下的八百里赢水河谷中。

狭小的耕地无法养活赢郡五千万人口,因此赢郡百姓逃亡问题比其他各郡更加凸出。且赢郡多山,大量老百姓逃入山中落草为寇,烧杀抢掠,从开国至今都没有平息。是天下最混乱的一个郡。为了剿匪,赢国公屡次加税,又进一步加剧了赢郡的疲敝,陷入了恶性循环,无法转圜。

所以赢国公才会选择支持儿子嬴悝变法,试图挽回颓势。

“变法之策有二。一者,清账田亩,扩大税基,摊丁入亩,废除徭役;二者,鼓励开垦,有力者开山田,永为祖业,减免赋税……”

嬴悝提出的变法内容,并没有超出历代法家先辈的尝试,他应该也是总结了历代经验,然后才进行变法的。

可是他提出的这些措施,只局限于农业社会的改良,治标不治本。赢郡穷困的原因,在于人多地少,日益增多的人口陷入内卷的恶性循环。

清丈田亩,扩大税基,确实能增强赢国公的力量,却会得罪所有的士大夫阶层,这许多家族其实就是赢氏家族自己,不但会带来巨大的阻力,而且会迫使士大夫联合起来,反对赢国公,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一场内乱,赢郡内乱的话,朝廷显然不会帮忙,不落井下石就算有操守了,一旦变法失败,朝廷甚至可能乘势吞并赢郡。

鼓励开垦,效率并不高,因为能开垦的土地有限,好开垦的早就被祖先开垦完了,只剩下大量山地,开垦困难,收益又小,如果不采取行政措施,根本不可能有利可图。

最重要的是,嬴悝变法,无法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既得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