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 第一百一十三节 考状元还是随军

第一百一十三节 考状元还是随军

怜月叹息一声。

怜春却叹道:“能遇到王公子,怎么是不幸呢!”

是啊,王铄这样的痴情公子,可不多见。青楼女子无情,出入青楼的男子又何尝有情,都是逢场作戏。

刘知易转过话题:“跟楚儿一起被抓的那些女子,以后会怎么样?”

他问楚儿,可不是感慨楚儿跟王铄的爱情,他的注意力不在这里。

怜月道:“那些女子,都收入教坊了!”

那些女子,大多是汴媪从各处买来的,是贱籍奴仆,汴媪一死,她们就没了主人,却还是得不到自幼,被教坊接收,从私仆变成了官奴。

刘知易没有感叹这些女子的命运,因为他知道更多内情,汴媪本就是官府的密探头子,这些女子一开始就是官奴。现在她们被收编入教坊,未必是更坏的选择,因为在汴媪手中,她们只会更惨,不是被租给各家私馆、青楼,就是被训练成杀手、密探。

这些女子都被收入教坊司,汴媪的这个间谍团伙算是报销了,那么汴媪去了哪里?汴媪肯定没死,这点刘知易深信不疑。

也只是想想,刘知易并不深究,汴媪假死,要么是奉命而行,那么就是秘密任务,要么是假死脱身,想逃出间谍这个漩涡,无论是哪种,刘知易都不想知道。

谢忠和尤所为,也各自跟姑娘聊着天,今天他们算是享受到了。左右都是花魁。

突然他们说起了南征的事情,这件事还是秘密,李问寒也只是私下让大家准备,结果这两人直接在青楼里说出来了,无数秘密就是这么不经意间在青楼中暴露,所以青楼是一个很好的搜集情报场所。

“啊?刘公子你也要随军吗?”

怜月听到那边说太学医家弟子都要随军,不由忧虑的询问刘知易。

刘知易摇摇头:“我还没想好。”

隔着怜花,却一直积极的怜星小姑娘马上接话。

“刘公子才不去随军呢,马上会试了,刘公子该考状元!”

别人是考科举,刘知易是考状元,不止一个人这么说了。抄了太多名诗词,让他名气比本身实力要大得多。又辩论胜过嬴悝,嬴悝又是恩科状元,所以没人怀疑刘知易有状元之才。所以都以为,刘知易今年肯定会参加科举,哪怕他只是一个去年才入太学的外舍生。

刘知易还是摇头:“还没想好。”

怜星颇为遗憾,怜月更加遗憾。

左手边的怜花则一言不发,她今晚很沉默。她也面临着跟怜春一样的遭遇,名声大不如前,还好她跟怜月同岁,年纪只有十七,还能撑一两年。可今年怜星登台,意味着她距离下台又近了一步。

如果不是今日刘知易坚持,她都没资格坐在刘知易身边。王妈妈安排了座位,她的位子是怜星的,这不由让她感伤,却又无可奈何。风尘中,这样的事情,只是寻常。

一群各有心思的人,闲谈了很多,最后谈到了今年许多新的才子。跟花魁一样,才子这种物种,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去年风头最盛的还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原八大名士,今年就换了一茬新人。

太学中风头最盛的,无疑就是刘知易,而外地士子,则以四大书院和六大门阀弟子为首。

天下四大书院,历史悠久,远比大夏王朝还要久,存世均超过千年。四大书院,地位特殊,与太学一样,四大书院也是兼容包并,百家并存,甚至比太学中的学术派别更多。四大书院不靠朝廷资助,自己自足。一千多年前开始,第一个书院东湖书院,由一群躲避北方狄人马蹄的中原学者南渡,在江南郡以南,越山以北的吴郡土地上建立,因书院建在东湖中的一座岛屿上,所以叫做东湖书院。

此后几百年间,北方被北狄铁蹄践踏,北方的世家大族和文人学士不断南迁,先后建起了另外三座书院,分别位于越郡的越山书院,位于巴郡的秋池书院,以及唯一位于中原,在瀛水入河口沙洲上的西河书院。

四大书院积累千年,东湖书院虽然在湖中小岛上,但八百里东湖,沿岸数十里内的土地,都在书院名下,历代王朝都给与免税特权,书院本身就是富甲一方的大势力;西河书院,位于河口西部沙洲上,河口有一座大镇,商业繁华,全都是书院产业;越山书院有万亩茶山,秋池书院有数座盐矿。

这些书院资产雄厚,因此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弟子,它们不依靠朝廷,朝廷反而要看它们的态度,书院的态度,往往代表着天下舆论对朝廷的评价。去年四大书院都没有派出弟子参加恩科,表达的其实是对魏太后妇人执政的不满。

相比四大书院,六大门阀也不遑多让。这六大门阀,都是跟中原八郡一样的古老世家大族。只是没有中原八郡国公的权势,有的是因为大夏一统之战中,没有选好边,站好队,有的是受到战乱冲击,自家实力不足。虽然不像中原八郡那样,由八大国公家族牢牢统治,六大门阀家族,在地方上依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对朝廷的态度,往往也代表地方对朝廷的态度。跟四大书院一样,六大门阀去年也没有派人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