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 第两百八十节 风暴来临之兆

第两百八十节 风暴来临之兆

宋玉华也想去,可她没有理由,姜玲珑是去探望远房姑姑的,她以什么名义去?

所以她没有开口,闷闷不乐的回家。

当晚刘知易就回到家中,看家里准备的十分周全,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连窗纱都换了一遍。添了不少用具,楚郡的瓷器、铜炉,江南的丝绸、细布,从京城买来了桌、椅、杌、几、凳、床、榻、炕、轿、箱、柜、厨、格、屏风、隔扇、盆、炉、鼎、席、书架等等家具,花了上万两银子。

有这个必要吗?

姜玲珑虽然是宫中女官,朝臣都不敢惹,甚至要结交,但那是因为她是宫中近臣,朝臣或者有目的,或者怕谗言。刘大刀一个小小的乡官,反而结交不着。司言不过是七品官,人微言轻,也帮不到什么忙。所以花这些钱,根本不是冲着姜玲珑去的。

姜玲珑的父亲可是户部郎中,这是司官正职,正四品官。姜大人不但从员外郎升为郎中,而且从岭南司转到江南司,这可是一个肥缺。岭南因为是边郡,下有节度使,上有岭南王,朝廷根本插不进去,岭南司文官向来都是闲职。江南司就不一样了,江南是朝廷腹心之地,直辖郡县,所以户部江南司文官不但有实权,而且江南郡富得流油,江南司郎中还监管江南织造,不但有钱捞,还容易出政绩,因此江南司郎中,一般都是侍郎备选,一旦出缺,基本都能顶上去。

刘知易以为自己前一晚回去,已经算很周到了,结果舅舅一家提前三天就来了。相比刘家,姜家认这门亲,可能更有利可图。姜家是商人,在夏江上经营船行,夏京跟江南一头一尾,是跑船的人必跑的地方。

舅舅夫妇不但来了,连在太学上学的宝贝儿子姜言义都请假过来。明知道结好一个侍郎,对未来的官场有好处,这是他爹帮他铺路呢,可姜言义一脸的不高兴,显然在学校里学了一身书生气,根本不屑去拉关系。

刘知易回来,除了家人派人叫他,主要是好奇姜玲珑身上那块玉到底蕴含着什么力量。宋玉华身上那块玉,他已经摸透了,里面带着一股刑罚威严力量,领悟那股气息,对刘知易帮助甚大。

男丁在大门外迎候,女眷都在屋前等着。

刘知易闲来无事,逗一逗表弟。

“听说你在太学里,现在被称作小进士?”

这表弟毛病很多,但才学是真的,有些腹黑,但学习勤勉。已经修到了进士九品,有些许名气。

姜言义一脸傲气:“学业稍有进益。”

刘知易道:“后年考个状元!”

姜言义瞪了他一眼,很郁闷。他已经很用功了,进步明显,在太学儒家弟子中,也算是进步快的,学谕都曾勉力过他。可无论他怎么用功,都赶不上这个吊儿郎当的表兄。表兄今日诗会,明日南征,后日开银行,甚至跑去闯宫,但修为一点都没落下。太学里早有传言,下届科举,状元比出在太学,因为有他表兄在。不过最近风声有点变化,表兄跟着祭酒入宫死谏,后来帝后下了罪己诏,这事似乎会影响道表兄的前程。

姜言义道:“表兄不考吗?”

刘知易叹道:“无心仕途了!”

鬼才信。

如果不是得罪了太后,状元放在那里,他不信表兄不会去取。以表兄的才华,肯定能考进前十,只要考进前十,就会被推到庭前,太后钦点名词,一般都会照顾有名气的大才子,以表兄的名气,只要不是得罪了太后,状元岂不是手到擒来。这么说,传言是真的,他确实把太后得罪透了。众目睽睽之下,入宫死谏,太后下罪己诏,怎么看都得罪了太后。

他突然感觉有些可惜,以前是嫉妒表兄的才华,现在一听他仕途毁了,竟然变成同情。姜言义猛然惊醒,原来他一直嫉妒的都不是表兄的才华,只是他的前程罢了。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去面壁,他的心竟然不正!

下意识正了下冠,正冠容易,正心很难。

刘大刀一直翘首以盼,终于一匹快马奔驰过来,马上下来的是一个少年,刘家的家丁。

“老爷。过桥了!”

刘大刀问道:“来了多少人?”

少年摇头:“不知道。十好几辆马车呢。”

“好,再去探探。”

刘大刀露出笑脸,对方的排场越大,除了主人家有面子之外,也意味着他们重视这门远亲。

姜言义同样高兴,虽然很不解。他家是战乱时期,逃难到夏郡的。当时天下各处大乱,夏太祖并不是唯一的义军,姜郡公室虽然没有高举义旗,但在姜郡也有几只义军活动。戎国骑兵平叛,在姜郡大开杀戒,姜郡可没有赢郡那么多山,因此许多家族被迫逃亡。姜赐祖上,在姜郡只是普通士族,没有多少牵挂,就逃到了夏郡。几代经营,有了如今的家财。因为祖上也是士族,所以跟刘大刀联姻之后,才会互相瞧不上。刘家自认为自家好歹是个乡官,觉得姜家是商人,姜家觉得刘家是武夫,而自家出身士族。

明里暗里攀比了这么多年,刘知易横空出世,让姜赐一直憋着一口气,虽然他儿子也出色,但一对比,让他不由憋闷。只是没想到,当年留在姜郡没有逃出来的一支族人,不但活了下来,而且立下了一些功勋,战乱之后,从士族晋升到了大夫。可惜那时候姜赐先祖挣扎在贫困中,根本不了解这些情况,否则可能就迁回姜郡了。老天有眼,上个月,突然京城来人,递了帖子,询问家族情况。比对族谱,竟然是同枝,对方还有意联姻,姜赐哪会不同意。

就攀上了这门亲戚,让姜赐腰杆都挺直了,想着几年后儿子进入官场,有同族照应,官运亨通,他这一支姜姓,将从他手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