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念书都还要规定年龄,只要给学费不就行了,真是灶王爷扫院子——多管闲事!”樊老太太闻言冷哼了一声,“我家小妹念书早,跟她小叔到常虞去念书,好几个学校都说年龄没到不给念,平白耽误伢子一年!”
汤玉莲听了老太太的话没作声,樊敬书打量了一下躲她身后的两个伢子,开口道,“小妹以前在申扈上了二年级,只念了一个学期,现在报名刚好是下学期,我想着让她直接在二年级念下学期。”
“如果要报名,可就要走了,去晚了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汤玉莲瞥了一眼樊老太太,继而看向樊敬书,“我看你们也都准备出门了,要不我们一起去?”
“哎呀,我正想着怎么开口来着!我也想让他们跟你们一起,一会儿如果有什么不知道的,还能问问你。”
樊敬书还没来得及开口,樊老太太就欢喜地接过了话,大人们相互客套了几句,大家就一起出发了。
“大爷,刚才大奶奶说小妹在外地没念着书?”
路上,汤玉莲提出了话题,她的丈夫跟小妹是同一辈分,虽说她的年纪不低于樊敬书,但菜洼屋是一个讲究辈分的地方,可以称小,却不能托大。
“是的,在我家老小那里住了一年,倒是找了家幼儿园放进去了,估计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那依我看,小妹最好先再念个一年级,刚好是下学期,也耽误不了什么,到时候再往上升。”汤玉莲见樊敬书眼里划过一丝不解,笑道,“小妹虽然念过二年级,可这正规书本多少也有一年没碰了,估计也忘记得差不多了,虽然说小学课本也没有什么内容,但这小伢子念书,主要就是看这个底子有没有打好,要是这基础打扎实了,也不在乎那一年,基础要是没搞好,这以后可就麻烦了!”
汤玉莲的这番话说进了樊敬书的心里,后者一路上都在想着这个问题,考虑到小妹的年纪确实不大,樊敬书最终听了她的建议。
菜洼屋暂时有七个女伢子读书,汤玉莲有个弟弟叫汤玉龙,老婆是个瘸子,为他生了两个闺女,老大汤淼辍学打工,这小闺女名叫汤鑫,正读一年级,跟小妹同龄。
汤鑫家恰好在樊敬书的新屋与老屋之间,小妹每次过年回来都会见到她,后者也是菜洼屋唯一主动来找小妹玩的伢子。
小妹出生后还没断奶,就跟着父母去了外地,在老家只有别人认识她,她谁也不认识,除了小平妈隔壁家的孙子樊渊,就只有跟汤鑫算得上是朋友了。
樊敬书的新屋建在老马驴家隔壁,老马驴有个外孙女姜姒年幼小妹一岁,跟汤玉莲家的二伢子樊悦同龄,这二人跟汤鑫从学前班就是同学,也上了一年级。
金龙妈的两个孙女分别叫樊小瑜和樊小颖,前者跟小妹同龄,正读二年级,后者年幼小妹一岁,正读学前班。
汤玉莲家还有一个小闺女叫樊然,年幼小妹三岁,今天没报上学前班,汤玉莲便将她送到张家矿念幼儿园。
姜姒跟小妹是邻居,二人在认识的当天的就玩熟了,现在又是同学,加上汤鑫一起,三个伢子每天一起上下学。
诲敦小学是一所老校园了,樊敬书等人小时候都在里面念过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木桌木椅木讲台,两层高的教学楼到现在也不落后。
对于以前的学校,小妹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也知道与现在大相径庭,早上不用起早,学校没有跑操,中午回家吃饭,午睡有人看守,没有校服校车,不用抽背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