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国将相 > 第三百七十一章:魏韩伐宋

第三百七十一章:魏韩伐宋

此时李郃与瑕阳君早已在鄄城等候,在见到庞涓后,瑕阳君将魏王的命令转告后者:“……大王有令,此次讨伐宋国,不得伤害无辜宋民,亦不许阻止宋民与宋国墨者投奔少梁。”

庞涓一听就猜到少梁与他魏国已就‘伐宋’一事做了私下交易,颇有深意地看了李郃几眼,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本身就不是杀良冒功之人,最多就是在麾下将士做出抢掠等恶行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既然如今魏王下令不许侵犯宋国无辜之民,他也不会违抗王令。

三日后,整顿完军队的庞涓率近九万攻齐魏军踏足宋国境内。

此时韩侯已命韩将孔夜释放了景舍,而被释放的景舍在得知齐国已经向魏国屈服后,亦嗟叹着率领十余万楚军撤退。

值得一提的是,景舍在撤兵之前,看在共同出兵的份上,曾将退兵之意告知驻军在定陶的景敌。

景敌当时十分惊恐,百般恳求景舍留下,助他抵抗魏军,他对景舍说道:“……齐国新败,魏国接下来必定对宋楚两国用兵,景大夫相助宋国,便是拯救楚国。”

然而景舍最终并没有答应,原因很简单,因为宋国的国土虽富饶肥沃,但基本上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地,几乎没有什么天堑——倘若说面对齐国还有泗水,面对楚国还有睢水,那么面对魏国,几乎没有什么天堑。

既无天险可守,那么试问楚国若要搭救宋国,需要投入多少军队?

与其花这个精力,那还不如趁着魏国伐宋时尽快回到国内,于楚方城、汉水、汝水等地构筑防御。

于是乎,景舍以未得王命、不敢擅作主张为理由,委婉拒绝了景敌的请求,率麾下十几万楚军火速撤回国内。

景敌又急又气,却也不敢阻止楚军撤兵,只好将魏军即将进犯的噩耗告知商丘,请宋公集结全国军队,发动全国百姓,誓死抵抗魏军。

然而遗憾的是,宋公是一位昏庸的君主,上位这几年除了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于宋国几乎没有丝毫帮助,更有甚者,他在得知庞涓率军踏足宋国境内的消息后,竟叫司城子罕保卫商丘,而他竟带着心腹美婢,卷带财物逃往了永城。

君主出逃,商丘顿时大乱,城内氏族、百姓亦纷纷出逃。

数日后,这个消息传到定陶,景敌万念俱灰。

要知道此时庞涓已率九万攻齐军队围住了定陶邑,只不过不想破坏定陶邑才没有发动猛攻,而是派人劝说景敌献城投降,原本景敌咬牙死守就是为了等待商丘的援军,谁曾想国难当前,他宋国的君主居然率先逃了。

这还守什么?!

好在商丘还有司城子罕坐镇。

司城,即司空之职在宋国的称呼,而子罕,或者说戴罕,此人乃宋戴公之后,宋国子姓戴氏公族出身,相较出逃的宋公,这位负责土木、水利建设的宋国重臣更具能力与魄力,他迅速平息了宋公出逃导致商丘所引发的混乱,旋即迅速派出使者,命景敌以定陶邑作为交换条件,与魏将庞涓交涉。

收到戴罕的书信后,景敌心中稍定,立刻派人与庞涓交涉:“……我愿将定陶邑完好无损交给贵军,但将军需承诺在我军撤退时不予追击。”

究竟是歼灭景敌麾下四万余宋军重要,还是完好无损地占领魏王垂涎已久的定陶邑重要?

庞涓稍一思忖便答应了景敌。

于是乎,景敌赶忙率领四万余宋军撤退,而庞涓则趁机占了定陶邑,占了这座天下屈指可数的富饶城邑。

至于景敌那逃逸的四万宋军,庞涓丝毫不放在眼里——就算这支宋军逃离又怎样?难道还敌得过他九万攻齐魏军?

毫不夸张地说,在秦、韩、齐、赵、少梁乃至泗上诸国都默许魏国讨伐宋国,且唯一剩下的楚国又自身难保的当下,庞涓一点也不认为他讨伐宋国还会有什么波折。

而事实也证明,宋国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帮手,戴罕苦思冥想许久,最后也只是想到了一个宋墨,希望宋墨出面号召宋国百姓一共对抗魏军。

遗憾的是,宋墨钜子田让委婉回绝了戴罕的使者。

原因很简单,一来宋墨已经许诺了少梁,二来,宋公这几年在国内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丝毫不顾民生哀怨,宋国的百姓恨不得这位君主早日毙命,有谁会愿意为商丘而战?

更遑论魏军在占夺定陶邑的前后,也派出许多人告知宋国之民,一边许诺对宋民秋毫不犯,一边承诺甚至鼓励宋国百姓在宋墨弟子的带领下投奔少梁,宋国的百姓,就更加不愿为商丘而战了。

这不,在得到宋墨的证实后,定陶、曹县、蒙邑等宋国西部城邑,数以万计的宋国百姓在宋墨弟子的带领下,携家带口向少梁迁徙。

而有意思的是,魏国为了本国的利益,甚至主动给愿意投奔少梁的宋民发放口粮,并承诺沿途关隘、城邑通通放行。

乍看宋国正处于众叛亲离、分崩离析的边缘,就在这时,一名叫做庄周的宋人背着包裹来到了大梁,为宋国所蒙受的国难,而去拜访他相识多年的好友,惠施。

得知这位好友来访,即将拜相的惠施顿时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