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096断奶

农历七月半中元节,瑞城有给过世的亲人“烧包袱”的风俗。方旭的家乡没有这样风俗,便对最近大街小巷忽然涌现的祭祀用品摊档满是疑惑,心下猜测说,该不是跟广东人似的,中元节那天还要烧纸钱吧?

这日上午,公公婆婆也备办了大包小包的祭祀用品,又专程到街上来,问方旭父亲的名讳,说要给轩轩外公也烧一份“包袱”。婆婆摆给方旭和亲家母看,包袱里需要包的内容:纸钱、金银元宝等林林种种。

方旭觉得十分好奇,问烧包袱是怎么一回事?说自己那边并没有这样的风俗,从来没有在七月半烧过,而且湖北隔江西这么远,怎么收得到呢?

公公却认认真真地跟她说:“写吧,千里之外都能送到,有专门的邮差送的,而且名讳、称呼、子女姓名一一对应,绝对错不了。你看,这些纸钱元宝都要用信封装好,信封上写清称呼、名讳和子女的落款,信封背面还要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表示封口,其他鬼魂都不能随意拆看的,这是古来就有的规矩,多少代人都是这么遵守的。而且我们晚上去烧包袱的时候,还要专门沿路插引路香,阴间有专门的邮差给我们投递这些包袱,邮差我们也要包一份谢礼的,所以绝对能收到的。”

方旭从没有为父亲做过这么有仪式感的祭礼,想像着邮差将包袱送给父亲的情景,脸上露出傻傻的笑。

公公交待说,要以方旭、一鸣和轩轩三个人的名义,分别包三个包袱给轩轩外公。婆婆坐在桌边往包袱里塞纸钱和元宝。公公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将轩轩外公的名讳写在了包袱正面的右上方,问方旭可有写错?

方旭忽然想起,那些年与父亲通信的时光,那时候通讯没有现在发达,父女俩你来我往写了不少信件,聊家里的大白鹅、母亲的小脾气、同学间的小笑话、日常的小委屈……方旭的每封信都是趴在床上胡乱写的,涂涂改改、圈圈画画,乱七八糟。父亲却每封信都端端正正,字斟句酌,如同公文。方旭想起,父亲给自己的最后一封信,是夹在一个包裹里寄往广东的,告诉方旭,家里一切都好,不必挂怀,客气的询问她除了证件还有没有其他要办的事情,信末又一次提醒她:遇事不必太于着急,很多事情到了当下,说不定会另有际遇。那是因为,父亲深知方旭的为人,容易焦虑又过于敏感。在父亲的眼里,方旭到哪都不安全,到哪他都不放心。方旭从小就知道,父亲最怕她远嫁,结果,自己最终还是远嫁了。

随心所想,方旭便也动手写下一方小纸,装入包袱:

“亲爱的爸爸,

女儿不孝,许久未曾拜祭!

您曾最怕我远嫁,怕我被人薄待。而今远嫁至此,幸公婆丈夫都十分厚爱,请您万勿担忧。母亦随我身边,您可放心。

您已有了外孙文轩,稚子乖巧聪慧,诚如您所期盼。

女儿时常念及父亲教诲,每每常思过、常感恩,万望我父安宁。

女儿方旭敬上!”

方旭转而又问公公,能不能让自己来写信封,公公笑着说那当然好。方旭不太会写毛笔字,在公公的指导下,勉勉强强写好了。看着松松散散的字迹,方旭不禁自嘲:“我爸倘若真收到了,肯定要笑我这字怎么这么多年都毫无长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