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宋那些年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尘埃落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尘埃落定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步态龙钟,纵然权倾天下,难免衰残老病。

岁月是把杀猪刀,摸着腰间的赘肉,看着手上渐起的青筋,太宗有些怅然若失。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曾经活脱脱的小鲜肉,如今竟有些惨不忍睹。

箭伤时好时坏,太宗觉得疲惫了就小睡片刻,梦也变得特别多,有时候也梦到二哥,太祖赵匡胤。

明媚的春光里,二哥带着他放风筝,父亲劈柴烧火,母亲正忙着做好吃的,每个人都面带微笑,风筝飞着飞着,就不见了。醒来后,太宗发现自己的眼角竟然是湿的。

说起做梦,一天,明德李皇后告诉他,自己梦见在万岁殿外,见到两位文官装束的少年,面黄肌瘦的样子很可怜,问他们是谁?说是太宗的两个侄子德昭和德芳。

梦寐其中物,常人何得知,太宗也不去深究。我们身外都有一个未知的世界,梦只是和它相连的一种管道而已。倒是有一件事情,让太宗大伤脑筋。

至道元年四月,太宗的小嫂子,开宝宋皇后薨逝了。一个过气的前朝皇后,死也就死了,本来无足轻重,无可厚非,没想到却成了舆论的焦点,轰动全国。太宗的处置,又一次亮瞎了狗仔队们的双眼。

◆悲催的皇后

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家世显赫。

父亲宋偓是五代宋初名将,一生历事四朝九帝,官至右卫上将军,封邢国公;

祖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儿,封号义宁公主;母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爱女,封号永宁公主。

祖父、父亲都是驸马,祖母、母亲都是公主,这样的家庭背景,“近代贵盛,鲜有其比”。作为长女,宋氏一出生便自带高贵气质。

可以说宋氏是整个大宋朝出身最高贵的皇后,没有之一。

宋氏幼时随母入见,周太祖赐冠帔。乾德五年,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太祖赵匡胤垂青,再次赐以冠帔。

开宝元年(968),宋氏十七岁。太祖纳其为后,成为继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之后,太祖第三位皇后。

宋皇后性情柔顺、知书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在服侍太祖的八年时间里,夫妻鹣鲽情深,鸾凤和鸣。

太祖比宋皇后大二十五岁,长子赵德昭也比宋皇后年长一岁。

宋后无出,由于德昭年纪比名义上的母亲还要大,或许是为了回避这种尴尬,宋皇后对他始终保持距离,而对于小自己七岁的赵德芳,就不存在这种顾忌。因此,在太祖的两个儿子中,宋皇后更为偏爱幼子赵德芳。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太祖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宫饮酒。是夜,斧声烛影,子夜过后,太祖在万岁殿中暴崩。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派遣内侍都知王继恩召赵德芳入承大统。

作为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对皇位觊觎已久,王继恩早成了他的心腹。在这个皇位交接时刻,王继恩“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私召晋王赵光义入宫。

宋皇后见王继恩回来了,便问道:“德芳来耶?”

王继恩答:“晋王至矣。”

宋后既惊且怒,顿时明白王继恩早已经被赵光义收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年轻寡妇,手中无兵,身边无将,为了保住太祖的两位皇子,也为了保住自家性命,仓促之中只得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

宋后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虽然口头上说“共保富贵”,其实根本没这样做。他继位后,对宋皇后和赵德昭、赵德芳两兄弟极为刻薄。

他将宋皇后封为“开宝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宫。西宫历来都是妃嫔们居住的场所,这无疑是对宋后的一种羞辱。

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德昭跟随太宗攻打幽州。高粱河一战,军中诸将不知太宗身在何处,国不可一日无君,众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

一场新的“陈桥兵变”又将上演,赵德昭不想重走老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老路,他极力推脱,众将未能如愿。

太宗得知拥立一事,极为愤怒。

回到京师,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不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太宗提起此事,太宗大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二十九岁的赵德昭诚惶诚恐,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两年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仅二十三岁的赵德芳“寝疾薨”,到底是“真窒息”还是“被窒息”,亦或是“被中毒”?无从知晓。

历史不忍直视,事实如此残酷。

这个被后世《杨家将》等评书传得神乎其神的八贤王,怀抱金锏,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国之柱石,真实情形竟然如此不堪,死得不明不白,还是个毛头小子。此时距离叔父赵光义登基,只有五年时间。

雍熙二年,东宫宫殿被楚王赵元佐一把火给点了,太宗大怒,将赵元佐废为平民。火灾后的东宫从此闲置。

雍熙四年(987),赵光义命宋皇后搬到这处无人居住的东宫。

至道元年(995)四月,这位出身高贵,十七岁入宫,二十五岁守寡,独处冷宫十九年的宋皇后,在东宫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四岁。

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

身为皇帝的赵光义却办了一件令全国人民咋舌的糗事,竟然不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临丧。

自己不穿丧服也就罢了,且诏令严禁大臣去为宋皇后吊丧,这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

太宗这种违背封建礼制的行为,大臣们是敢怒不敢言。

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左正言、翰林学士王禹偁。一次,王禹偁和朋友喝酒聊天,感慨道:“宋皇后曾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治丧下葬。”

这话很快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王禹偁立马就收到传票,贬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理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妖言惑众,造谣生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巨野)人,出身于磨面为生的贫民之家。

少年就学乡里,九岁能赋诗,十余岁能撰文。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太平兴国八年(983),王禹偁乡试获第一名,殿试中乙科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是大宋有名的直臣。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词学敏赡,“岂止以诗擅名”,他是北宋诗文改革运动的先驱,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善写白体诗。

王禹偁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掀开两宋词坛帷幕之人,宋词这种创作形式之所以能火遍天下,完全是因为有王禹偁这样的开启人。

忽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

你笑元之太疯癫,元之笑你看不穿。踏上去滁州的路,王禹偁将心中的不快,化作一曲《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太宗也顾不上这么多了,监谤者随处可见,抓住一个是一个。群臣莫敢言,道路以目。

太宗对宋皇后的薄情还远不止如此,古人讲究入土为安,作为太祖的皇后,理应与赵匡胤合葬,但此事却被赵光义给搁置了。

诏令“梓宫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太祖妹妹)第,权殡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

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按照礼制,宋皇后死后也是要被供奉在太庙,接受大宋皇帝世代祭祀。在赵光义这里,这条礼制行不通。

赵光义这么对待宋皇后,当官的不敢放声,老百姓可管不了这么多,老宋家的人更不能不管,很快,打着为宋皇后鸣不平的造反起事就来了。

至道二年(996),许州(今河南许昌)百姓宋斌聚众起义,击毙郾城(今河南郾城)巡检李昌习,占据郾城。都巡检使王正率兵反击,宋斌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十一月二十五日,王正在请示过太宗之后,在闹市之菜市口,将宋斌及其余党全部斩杀。

或许是觉得自己对宋皇后的处置有些过分了,亦或是良心发现。至道三年(997)正月二十日,赵光义才极不情愿地下诏,将宋皇后的棺椁移出普济寺,葬于永昌陵之北。

此时,距离宋皇后去世,已经两年,赵光义最终也没同意将宋皇后与太祖合葬。

直到赵光义的玄孙宋神宗时期,宋皇后的神主才得以配享太庙,而此时距其薨逝已经七十余年。

宋皇后死后连该当的丧仪礼遇也得不到,明朝大学士李贽据此痛责赵光义做人做事太薄情寡义。

死后,都能遭到如此无情的压制和报复。由此可见,在太祖赵匡胤逝后,妻子宋氏的生活是何等地艰辛!

赵光义的后代占据皇位,显赫至极。

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身后,子孙不保,老婆受尽欺辱,后代短命飘零,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保命,赵德昭的子孙甚至逃到朝鲜半岛,赵德昭也成了朝鲜半岛白川赵氏的始祖。

◆箭伤发作

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赵光义为夺回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在平定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

《孙子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太宗自恃书读得多,似乎得了兵法之妙,企图乘大辽不备,一举夺取幽州。

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增援,大将耶律休哥自荐请缨,统帅五院军之精骑驰赴前线。

守卫幽州的是辽南京留守韩德让,宋军包围幽州城,久攻不下,宋军将士懈怠,士气低落。

七月初六,耶律沙大军至幽州,赵光义督诸路军攻击,两军战于高梁河。

是夜,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与大将耶律休哥统帅精骑,分左右两翼杀出,对宋军形成两翼包围钳击之势。

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死伤万余人。太宗本人在混战中差点沦为了俘虏,屁股上中了两箭。

虽然有府州知州折御卿进献的宝马良驹“碧云霞”,可以日行千里,但是,太宗此时已不能骑马,近臣慌忙之中找了一辆驴车请太宗乘坐,换上便服,沿着小路,连夜南逃。

耶律休哥这时也受了重伤,不能骑马,“以创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不及而还。”左右用轻车载着他,代他发号施令,一路追击。

由于耶律休哥受伤不能骑马,追击速度也不快,太宗这才得以逃脱。辽军一直追到涿州城下才止步,获得兵器、符印、粮草、货币不可胜计。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北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

箭伤很深,深入骨髓,太宗当时只顾坐着驴车逃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此后,太宗的箭伤频频发作,为此,他发下诏令,在国内大搜民间奇方,希望能通过这些民间的祖传秘方偏方,治疗他的难言之隐。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太宗搜刮了全国所有的医书,编出了两大部医术巨著,《神医普救方》和《太平圣惠方》,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金疮药,却因此造福了天下之人。

病急乱投医,太宗为此重用术士侯莫陈利用、王德一和僧人茂贞。同时大修佛寺道观,“计其耗费,何啻亿万”,希望能得到神佛的护佑,让自己恢复健康。

靠着侯莫陈利用这位江湖“大师”的狗皮膏药,太宗的箭伤有所好转。却不曾想,侯莫陈利用依仗圣恩,胡作非为,民怨很深,被丞相赵普告了御状。端拱元年(988)三月,太宗无奈之下将“大师”处死。

没了侯莫陈利用这位擅长忽悠的游医,六年之后,淳化五年(994)九月,太宗的箭伤再度发作。病情已经从大腿扩展到小腿,再延及到脚。

一想起大宋的皇储,赵光义的心里面就打鼓。“自己本想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结果,元佐疯了;又想立老二元僖为皇储,结果元僖暴毙……老天啊,难道真的有报应吗?朕弄死三个,难不成朕也要搭进去三个儿子?自己长时间的不提立太子,也是有这份顾虑在里面,谁又能理解朕的苦衷。”

其实,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赵元佐并不是真疯,他其实是装疯卖傻,目的就是不想当这个太子。

为了立储的事情,太宗急召寇凖从青州回京,担任参知政事,还撩开衣服让寇凖看自己的伤。在寇凖的力挺下,皇三子赵恒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至道年间,太宗的伤势时好时坏,上朝都是用步辇抬着,基本上很少运动。除了偶尔跟贾玄下下棋,行动受到很大限制。

◆还有一枚棋子

作为大宋的围棋国手,棋待诏贾玄,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伴君如伴虎,自汉朝以来,有多位棋待诏因弈棋而被皇帝赐死。

贾玄不想步这些人的后尘,他每次和太宗对弈,不敢让太宗输,又不敢让太宗赢得太多,总是不多不少只输一、两子。为的就是不让皇上看出自已是故意输棋,落得个欺君之罪。

太宗的棋艺也不错,但自知比不上贾玄。每次博弈总是赢,时间一长,太宗也觉得没啥意思了。

这一天,君臣又要对弈。太宗道:“朕听闻爱卿的棋艺天下第一,你总是盘盘负于朕,可见其中有诈,这次,如果再负,朕打你五十大板。”

贾玄躬身施礼道:“陛下棋艺高妙,臣实在难以接招,此局定当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

果然,这一局,贾玄没有输,二人下成了一盘和棋。

太宗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贾玄也免了一顿板子。

第二局下完,结果又是平局。太宗有些怒了:“这里面还有假,再来一局,朕让你三子,你若是赢了,朕赐你徘衣(大红袍,类似清朝的黄马褂,是一种荣耀),如若输了,朕就让人将你丢进荷花池里喂鱼。”

没想到,这第三盘棋下完,又是和棋。

太宗笑道:“朕让你三子,又是和棋,按理说,是你输了。”说完,招呼身边的侍卫道:“来人,将贾待诏给朕扔到荷花池里去!”

侍卫们上前,将贾玄架起,就要往池子里扔。

贾玄一看,皇上要来真的,急得大叫:“皇上且慢,皇上……我手里还有一个棋子没算呢……!”

太宗命令将贾玄放下来,见他手中果然还攥着一枚棋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下令赐给贾玄徘衣。

贾玄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棋子输赢的多少,一子不多,一子不少,又能哄得太宗开心惬意,棋艺和智慧堪称双绝。

在贾玄的陪练下,太宗的棋艺大进,居然创造发明了三道有名的死活棋:天鹅独飞势、对面千里势、海底取明珠势,成就了棋坛一段佳话。

王禹偁在《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袄天使》中赞美道:“太宗多材复多艺,万机余暇翻棋势。对面千里为第一,独飞天鹅为第二;第三海底取明珠,三阵堂堂皆御制。”

太宗痴迷于下棋,大臣们向他提意见,说他每天下棋的时间有点长,影响龙体安康。有人甚至指责太宗:“下棋比江山还重要吗?”

太宗道:“朕下棋并非真的痴迷此道,不过是为了回避六宫女色的诱惑,延年益寿,众卿家不要再说了。”

为了保命,好色的宋太宗赵光义是真戒色,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寡人无疾

以前,孟子见齐宣王,劝他施行仁政,齐宣王找借口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道:“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是人性自然的**,并不算什么毛病。昔者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甫就很好色,但他非常勤政。男女都能适时婚配,内无大龄未嫁的怨女,外无大龄未婚的旷夫,这样一来,国家不也就平安了嘛!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又有谁会指责你呢?”

打这以后,寡人有疾,成为皇帝好色的挡箭牌。

旧时生产力低下,掌控权力和财富的男人有个三妻四妾,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官吏侍妓宥酒,竟成一种常态。

世人都说宋太宗赵光义好色。

一次,太宗对左右道:“寡人无疾,寡人一点也不好色!”为了进一步自证清白,他还拿自己跟晋武帝进行一番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