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宋那些年 > 第八十六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第八十六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宋军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在错误的指挥下,打了一场错误的遭遇战,被辽军给包了饺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场仗有多激烈,夜幕之下,面对着十多万宋军,辽军铁骑如砍瓜切菜一般,来回的冲撞厮杀,小小的高粱河区域,顿成人间的绞肉机,几万个鲜活的生命,就此喋血疆场。

大宋皇帝赵光义大腿上挨了两箭,乘坐着一辆驴车,狂奔一百多里,辽将耶律休哥带着伤乘坐马车也跟着狂追了一百里。在幽州通往涿州的官道上,一个是拼命地跑,一个是玩命地追,夹杂着时不时的雕翎箭雨,拦截厮杀,双方玩出了一场历史上最长的飙车马拉松。

辽军追到涿州,耶律休哥见无法追上,怕中埋伏,命令大军停止追击,在高琼、呼延赞等将领的护卫下,赵光义总算捡了条命。

激战了一夜,宋军损兵折将,赵光义逃走涿州,除了他身边的侍卫,没有人知道,或者知道的人已经被辽军斩杀。天亮时分,臣子们找不到皇上,心里面那不是一般的急,皇帝是死还是被俘,没人知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群龙无首,必将大乱,大宋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把控不好就可能会引发混战,难道让天下再一次四分五裂吗?这正是石守信等大宋元老们最担心的事情。

皇上人选是现成的,不用找,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德昭了。于是,石守信联合潘美、刘遇、史珪等大宋股肱将领,召开阵前紧急会议,大家一致同意拥立太祖嫡长子赵德昭为新君。很快,赵德昭被众将拥至营中大帐,众将一起跪倒,要求他当皇帝,重整旗鼓,统领全军,杀败辽军。

“如今契丹武力正盛,我军新败,皇上失踪,军心动荡,社稷岌岌可危,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愿意拥立贵人为新皇,愿我主重整旗鼓,荡平北蛮,护我家邦,扬我国威,兴我大宋,则天下幸甚,臣等幸甚!万民幸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众将一齐向上叩头。

赵德昭连连的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万万使不得……!”

众将愕然,这天底下还有不想当皇帝的?你是太祖赵匡胤的嫡长子,这天下本该就是该你传承的!

赵德昭道:“列位叔叔伯伯,你们很多都是跟随太祖皇帝走南闯北的两朝元老,股肱之臣,皇上平日里待我等甚厚,现在,皇上音信全无,生死未卜,大家应该全力以赴,找到皇上,稳定军心,整军再战,方为上策!”

拥立新君,无异于犯上作乱,赵德昭不接这个皇帝,就是将所有的将士们放在火上烤,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那是要满门抄斩的,这种事赵光义是有可能做得出来的!众将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一时间乱哄哄的,说啥的都有。

现在是什么时候,此时是关乎大宋时局和命运走向的危急时刻,如果赵德昭向前一步,像他爹当年那样,照葫芦画瓢,再搞一个“幽州兵变”黄袍加身,这天下就回到了自己的手里。可以说,此时此刻,是赵德昭一生中第二次能够当皇帝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

眼看着就能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江山,赵德昭却退却了。一旦他答应做这个皇帝,就算大家找到了赵光义,那也是个过气的废皇帝,即使不除掉赵光义,也会将他软禁。这些拥立的将士们,不会让赵光义好好的。毕竟以赵光义的性格,这些拥立新君的将领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肯定都会被赵光义处死。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谁都会不惜一切地保护新君赵德昭,除掉赵光义。

赵德昭在最关键的时候,胆怯了,放弃了这么一个大好的时机,这是慈悲呢?还是愚忠而不懂变通?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人说赵德昭这孩子太老实,还有些木讷,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不是有点傻,其实,这正是德昭的处世之道。有老爹在的时候,他是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人,如果太过张扬,整天张牙舞爪,酒肆勾栏,遛鸟泡妞,这样的人还会有人愿意推举他做皇帝吗?一直以来,赵德昭给人的感觉就是谨言慎行,为臣忠心,待人宽厚,平易近人,一心为国为民。

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并不复杂,饿了,吃上一顿饱饭就是幸福;渴了,喝上一杯水就是幸福;困了,好好睡上一觉就是幸福;累了,放松清闲一下就是幸福;爱时,牵挂是幸福;离后,回忆是幸福;车里有油,兜里有钱,四季有衣穿,这就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赵德昭就是具有这种幸福感的人。

今天拥立不成,也为赵德昭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幸福,对赵德昭来说,意味着马上变成悲剧。

◆ 下旨撤军

高梁河之战,赵光义败得很狼狈,差点被耶律休哥给抓了俘虏。逃到涿州,随军太医废了好大的劲儿,将赵光义腿上的箭镞取出,箭头入骨很深,赵光义流了很多血,吃了不少苦头,半个身子都不能动弹。赵光义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御驾亲征了。

赵德昭这边把“皇上”推来推去,在涿州的赵光义得到消息,被吓得半死,也气得半死。

赵光义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太祖赵匡胤死得太过突然,赵德昭没能抢在赵光义前面登上帝位。论政治经验和武装势力,赵德昭是无法跟自己这个叔叔相比,然而,赵德昭的存在,一直是自己帝位的最大威胁。所以,对赵德昭的防范,赵光义一直不敢放松,每次出征或远行,都要把赵德昭带在身边,单独将他留在开封,不放心哪!这不,一天没看到他,赵德昭竟然就要当皇帝了。

有人竟然敢背着他玩拥立,这是谁的主意?谁有这么大的胆!于是,赵光义立即派人到幽州传旨,晓谕三军将士:皇上现在涿州,一切安好,大家莫要慌张!诏令,战事稍停,大军疲惫,接到诏令,立即整军,班师回京,钦此!

潘美、曹彬、石守信、宋偓等诸将,接到诏令,只得听命,由孟玄喆、崔彦进等人带兵断后,诸将心怀忐忑,各率本部人马陆续向南回撤。

第二天,大军到达涿州,诸将纷纷前来见驾问疾,大家都跟没事人似的,既然自己说话还算数,赵光义也揣着明白装糊涂。

接上銮驾,三军人心稍安,赵光义下达口谕:诏令大军即日班师回朝。

大宋单方面撕毁了开宝七年的“宋辽和约”,捅了契丹的马蜂窝,为巩固伐辽成果,阻止辽军南下,诏令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屯兵定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屯兵关南(指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以南的大片区域,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一带),都钤辖刘廷翰屯兵镇州。

七月二十八日,大军回到京师,伐辽之战,以大败收场。

◆ 秋后算账

回到开封,赵光义数日没有上朝,这次的箭伤差点要了他的老命,他要好好休养几日。同时,他也在彻查,到底是谁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于背着他,拥立新君。

这一查不要紧,拥立新君的全都是石守信这样一些开国老臣,即使这样,赵光义觉得自己也不能坐视不理,必须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八月五日,将河南尹、西京(洛阳)留守兼中书令石守信,以从征燕京失利为由,给他定了个“督前军失律”的罪,贬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以“坐所部失律”的罪名,贬为宿州观察使;巡检使史珪,以“所领军队徘徊观望”的罪名,贬为定武行军司马。史珪就是和石汉卿共同诬陷,害死大宋名将、殿前都虞侯张琼的那位。

打了胜仗就该赏,就算打了败仗,也得象征性地给军人家属发放抚恤金,这是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惯例。一文钱都不舍得出,哪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里还会有人肯为朝廷卖命。

回到京师,由于北伐幽燕失利,赵光义好久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将士论功行赏。由于赵德昭的身份特殊,有人就怂恿赵德昭,抽空的时候帮忙问问,看看皇上什么时候开始论功行赏,毕竟,罚的都罚了,该赏的也要赏,有些人还在等着领到赏银,拿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呢。再不发赏银,将士们已经开始骂娘了!

赵德昭出于对将士们的爱护,也为了安抚众将,硬着头皮进宫去找叔叔赵光义,向他奏报将士们征太原的赏赐事宜。

赵光义还在生赵德昭的气,谋立这件事,说明赵德昭在军中人气很旺,赵光义郁闷了很久。现在赵德昭竟然出头给将士们讨要封赏,认定他此举又是在收买人心,赵光义立即发飙,怒斥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不要问了,等你小子当上皇帝后,再赏赐他们也不晚。一句话,把赵德昭给怼回去了。

赵德昭没想到皇上还生着这么大的气,亲叔叔也不行啊!这一幕,好像是在哪儿见过,或者经历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赵德昭大骇,灰溜溜地离开上书房,树上,两只花喜鹊叽叽喳喳地吵闹着,似乎是在嘲笑他的愚蠢之举。

可怜的孩子,还是政治经验太低,这个时候躲都来不及,偏偏又要去捅皇上这马蜂窝,往他的伤口上撒盐。可以说,谁都可以去提去说请赏的事,偏偏你赵德昭不行,你难道忘了谋立之事了吗?我们这位心怀天下,慈悲众生的贤王赵德昭,偏偏又是躺着中枪了。

◆ 逼死赵德昭

赵德昭字日新,母贺皇后。打小就是一个“喜愠不形于色”的人,太祖也一直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着力培养。

乾德二年(964)出阁,皇子自幼养育在宫廷之中,成年后从宫中迁出自立府邸,皇帝老爹再给他一份政府公务员的工作,称之为出阁。按照惯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使”,赵匡胤为了更好地历练德昭,没有让他过早地封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让他多增长一些政治阅历,渐渐进封为王。

赵德昭也没有辜负老爹的厚望,积极上进,从贵州防御使,没几年,就被授任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相。

可惜的是,由于太祖赵匡胤离奇猝死,赵德昭始终没有被封王。赵光义即位后,改封赵德昭“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大宋的永兴军路在陕西西安,庆历二年(1042),朝廷设置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西安),此处的京兆尹不是都城开封市市长,等于说京兆尹就是个虚职,估计赵德昭也高兴不起来。后又封他为武功郡王,“诏与齐王廷美自今朝会宜班宰相之上”,诏令赵德昭和齐王赵廷美在朝会时,班位列在宰相之上,以示尊荣。

早在太祖赵匡胤乾德二年(964),十四岁的皇子赵德昭就已经纳检校太傅、保信军节度使,人称“陈佛子”的陈思让之女陈氏为妻。

太平兴国三年(978)二月,赵光义又将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许配给赵德昭为妻,同时册封王氏为韩国夫人。这年冬天郊祀时,赵光义又加任赵德昭为检校太尉。外人看起来,这叔叔对自己的大侄子还不错,又是给娶媳妇又是封王的,相当的照顾。

却说赵德昭由于政治经验不足,两次都是躺着无辜中枪,上一次是拥立,这一次是请赏,他气鼓鼓地回到家中,心里面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惶恐至极,老叔这是还在怀疑自己要抢他的宝座当皇帝啊!

赵德昭这人心思重,不善言语,也不愿意与人多话,人不能总想着自己的不是,或者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否则,再进一步就是万丈深渊,那些寻思着跳楼跳崖的,还是心结没有打开。

既然皇上怀疑自己要抢他的皇位,自己多说无益,最好的辩白就是死,死了,皇上对自己的疑虑将不攻自破。

这世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绝对不是死了认怂,既然死的决心都有,那为什么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既能作茧自缚,何不破茧成蝶,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