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巡逻的法军却借此找到了“新商机”。一旦发现哪家的油灯被风吹灭或者有油尽灯枯,便会上门索要财物,稍有不从,动辄打杀。
更有甚者为了能勒索更多的金钱,法军士兵往往故意砸碎百姓门口的油灯。
遭殃的不止有埃及平民,马穆鲁克和当地贵族也成了法国人口中的肥羊,土地被没收,财产被征用,任何不配合的行为都可能被认为是对法国人有敌意。
拿破仑的横征暴敛最终导致了先后两次埃及人民大起义。拿破仑的军队在叙利亚战败,法军被迫退出埃及。
法国对埃及的统治,对埃及人来说是一场空前的灾难,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法国的入侵严重削弱了马穆鲁克和奥斯曼人的力量,但是只有一个人的势力在悄悄壮大,他就是阿里。
战后,埃及明面上存在着三股势力:奥斯曼军队、英国人、以及作为地主的马穆鲁克。
奥斯曼军队有三万陆军由大宰相优素福带领,驻守在开罗和埃及北方。在沿海一带还有六千人的奥斯曼海军。苏丹新任命的埃及省督胡斯劳帕夏,想要彻底消灭马穆鲁克,恢复苏丹在埃及的统治。
残余的马穆鲁克势力人数已经远比不上战前,而且内部派系众多,互相倾轧。大致分为两派,亲英派,以埃勒菲为代表。另一派亲法,以巴蒂尔为代表。他们都想靠外国势力来恢复昔日统治,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英国远征军,集中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港。赶跑法国人后,英国以联合协议书上“英军在埃及各地局势稳定后方能撤军”的条款为由,拒绝撤军。
三方都想控制埃及,掌控尼罗河流域。最先出局的是英国人,法国不甘心失败,极力反对英军占领埃及。在四国条约签订后,英国被迫撤军。
但是英国人走时带走了亲英派的首脑埃勒菲,以便日后干涉埃及事务。
之后英法挑动,马穆鲁克和奥斯曼苏丹之间的对立。矛盾日益加深,社会动荡不安,至此乱世,往往有英雄降世。
阿里决定利用马穆鲁克和奥斯曼苏丹之间的矛盾,为自己在这乱世谋取一片基业。
阿里先是利用阿尔巴尼亚军团和近卫军的矛盾,鼓动阿尔巴尼亚军团头目塔希尔哗变,干掉了正派省督胡斯劳帕夏。紧接着近卫军再次发动政变,杀死了塔希尔。
阿尔巴尼亚军团和近卫军的两位首领相继被杀,近卫军遭到极大削弱,只有阿里坐收渔利成为阿尔巴尼亚军团的首领。
他勾结马穆鲁克,打败近卫军支持马穆鲁克首领巴蒂尔公开反叛。并且击败了来镇压埃及的奥斯曼军队,杀死了新任省督。
现在阿里在夺取埃及的路上,只剩下一个障碍了。那就是最后的马穆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