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一场闹剧将余启明心头的疑惑冲洗得一干二净,那些挤上来的村民也因此停止了对余启明等人的“骚扰”。
说到底,杨陵的村民也并没有看起来的那般市侩,听着刚来那几人的调侃,不少的村民也有些不好意思,将堵住的路让了开来。
抬头看去,余启明也算是看清楚了那几人的模样。
来人一共三男两女,光是从打扮上看,就能看出他们是和余启明等人一样从外面来杨陵“探险”的,而这几个人的身份也正和余启明等人猜的差不多,就是昨日称作大巴车来到杨陵的旅客。
不过与余启明等人不同的,这几个人可没有一个是第一次来杨陵。
少了村民的叨扰,几人就这样各自介绍起来。
名字不过是代号,暂时不提也罢,真正让余启明在意的,其实是这几人在村子里的行事风格。
不是第一次来,便没有余启明等人的这般迷茫,听几人介绍时余启明才得知,其实,在杨陵村里居住也有着诸多的“规矩”。
若真的没有熟人介绍的话,大多数来村子里居住的人基本都会被村民们狠狠地宰上一笔,杨陵村少有商贸,但这些年其实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人并不少,沈家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事实上,由于来往的杨陵的旅客众多,听过了诸多对外界的描述,大多的杨陵村民也对外界多有向往,于是便有了这些昂贵的收费项目。
不过,像是比较熟门熟路的人就很少会在这方面吃亏了。
虽说村子看起来并不大,但实则这里的空屋并不少,来杨陵的人虽然是抱着旅游的名字,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会在意多舒适的居住环境,一些囊中羞涩之人便会居住在这些空屋之中。
当然,用了人家的地皮,钱还是要付的,只是相比之下少了很多。
然而,即便如此,当了解了居住的价格之后,余启明依旧露出了一脸的窘迫。
就算只是借助在那些废弃的屋子里,他的钱都只够付三晚上的,而且还不算是饭费。
他当然也想着村民们能够网开一面,可谁知对于这一点杨陵村的村民却近乎偏执一般地守着对外来人的规矩,任凭余启明想尽了办法也行不通。
俗话说,出门靠朋友,事实上余启明也拉下了脸皮试图向同行的几人想要借一些钱财,然而,以他的交涉能力,这些事不提也罢。
至于向村子里的人赊账......呵呵,那些村民又不是傻子,他总得有结清的机会才是,谁敢保证余启明下次还会来杨陵。
最终,倒是一个姓杨的小哥给了余启明一个建议。
杨陵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外界感兴趣,虽然常有外面的人进来,可是这里人的思想却几乎没有怎么改变,固执、传统、封建,那些想要出去的杨陵人多数也就是对外界的模样感兴趣而已,杨陵自古以来都有自己的信仰,没有明确的祖训,但对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来讲那些已然是约定俗成的真理。
真像是沈黎一家那般完全离开了杨陵的人这么多年也没有出几个。
此般境况之下,显然,村子里那些无儿无女又年岁已高的老人家便成了唯一可能不会让余启明付出太多钱财的地方。
住在人家的家里,食宿费其他人总管不着了吧。
然而,当结果尘埃落定之时,得来的结局令余启明都有些无所适从。
杨小哥给的建议的确行得通了,可实际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却远超了余启明的想象。与刚进村时的那些村民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杨陵村里的老人对村里人“挣钱”的行为嗤之以鼻,对余启明等这些从外界来的人更是视如灾厄。
余启明不知被多少人家直接赶了出来,到最后还是同行的其他几个人帮着好说歹说地才让住在村子外围的一个老奶奶松了口。
可是,也只是松口而已。
也不知道村里的那些老人怎么就对外面来的人有那么大的敌意,一群人嘴皮子都要磨烂了,最后那个老太太也只是允许余启明住在了她那间屋子外面的空地上。帐篷自备,就单纯给了他个留在村子里的资格而已。
余启明真是哭笑不得,他甚至都生出了下山的想法,当然,这其中还是玩笑与吐槽居多,就算是他真的要放弃调查也得等明天白天再说,毕竟时间都这么晚了。
是啊,时间都已经这么晚了,进入杨陵村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七点多,如今磨磨蹭蹭了这么多事,当余启明真的支好了帐篷的时候,时间便已经接近了快晚上九点。
村子里不比外面,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向来习惯狩猎与农耕为生的村里人便早早地休息,只留下余启明这帮外来人还精神着。
当然,余启明精神仅仅是因为他饿了而已。
中午吃的本来就不多,又因为爬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他到现在都没有吃过其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