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民国新岁月 > 第十二章 广州起义(二)

第十二章 广州起义(二)

黄兴双手撑在地图上,左右环顾,不容置疑地说道:“同志们,目前形势瞬息万变,统筹部决定,由赵声同志担任起义总指挥,由我黄兴和林克成同志担任副总指挥,将选锋分为十路进攻广州各个要地,具体计划由赵声同志公布。”

赵声,原名毓声,字百先,号伯先,江苏丹徒人。年少有为,独闯巡检司,解救无辜贫民百姓,便被誉为“义侠少年”。16岁就考中了秀才,20岁投笔从戎,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同年,作为插班生进入江南陆师学堂。22岁赴日考察军政,归国后在家乡创办了“阅书报社”、 “安港学堂”和“体育会”,集中培训热血青年。25岁,就加冕“长江盟主”。29岁,便被推举为内部总长,孙中山是外部总长。

赵声其人能文能武,文武全才,军事能力出色,才华横溢。就连清廷明知此人思想危险,也依然用他,相继出任江南南洋新军督练公所参谋官、江阴新军教练、广西新军管带等等重要职务。也曾写下了堪与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及邹容的《革命军》相媲美的《保国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革命文献。

不过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然民国诸多大佬之中一定有其一席之地。

林克成正观察这个赵声,他梳着三七分,五官周正,浓眉大眼,小巴微尖,长得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刚刚好,加上他那白色衬衣套淡黄色西服,配灰色领带,正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凡。

有人戏称赵声与林克成是同盟会双子星,二人在才华方面,《保国歌》虽好,却不如二十三画生的文章质好量多,林克成略胜一筹;二人在履历能力方面,林克成15岁就担任首任评议部评议长,赵声加入晚却屡任要职,不相上下;二人在贡献方面,赵声主要在军事支持上,在新军培养了众多革命力量,是早期在军界的领袖,林克成主要在经济支持上,同盟会多次起义经费支援颇多,也是不相上下……

不过林克成可没有何赵声一较高下的想法,这显得十分幼稚。

赵声拿着指挥部棒,对着地图,开口说道:

“经统筹部商讨决定,此次进攻分为十路,由黄兴带领南洋、福建同志一百人攻总督署;由我赵声率领江苏安徽同志一百人攻打水师行台,此二处,是举义进攻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由我和黄兴同志亲自带队。”

“徐维扬、莫纪彭领北江同志一百人进攻督练公所。”

“陈炯明、胡毅生领东江健儿一百余人堵截满界,并占领归德 大北雨城楼。”

“黄侠毅、梁起领东莞同志一百玉汝打巡警道,攻警察局,广中协署兼守大南门。”

“姚雨平率领一百余人响应,占领飞来庙,攻小北门,迎接新军入城。”

“李文甫率领五十人攻旗界、石马槽军械局。”

“洪承点率领五十人破西楼二巷炮营。”

“张醁村率领五十人占领龙王庙。”

“罗仲霍率领五十人破坏电信局,切断其广州对外联系。”

“最后林克成率领同志一百人作预备队,支援各方。”

“此外设有放火委员,进入旗界租屋九处,届时放火,以扰乱军心。”

“以上为举义具体安排,望诸位勠力同心,一战而下。”

林克成深知行动计划虽好,老天爷不向着众人期待的方向发展,并且按照这个计划,起义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事实上,由于泄密从而导致多数同志反对起义,赵声无奈宣布推迟起义,于是为了保护同志安全,让所有同志返回香港待命,自己率部先行返回香港。

孙中山先生、黄兴等人认为起义改期这意味着解散,要知道此时的同盟会内部分裂,起义接连失败,已经到了崩溃边缘,需要一场起义来振奋人心,

如今集结了同盟会的所有精英,反而无功而返,这对革命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读过《曹刿论战》,都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并且从整个战略大局的角度来看,以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即使失败,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不过代价太大了。

起义计划是否改变,统筹部已有决定,不过林克成认为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

林克成拿出身上的派克钢笔,趴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大圈,几个箭头,拿着钢笔在图上指着,道:我建议,孤注一掷,兵分两路,攻打总督署和水师行台,截杀两广总督张鸣岐和广东水师提督李淮,然后合兵一路破小北门,与新军会合,反攻广州城。

“同时派人城内四处纵火鸣枪,使其误认为整个广州城到处都是革命党,乱其军心,丧其胆魄。”

林克成见众人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什么?于是紧接着道:

“总督署和水师行台必然是最好的指挥场所,张鸣岐和李淮必然在其中一处,若是能够杀死两广总督张鸣岐和广东水师提督李淮,或者迫使二人逃遁,就可使清军上下无序,指挥不一,群龙无首。”

“这二人都是清廷在广州的最高军政大员,二人若是逃遁,在乱战之下,失去了指挥系统,他们如何指挥清兵?难道亲自上阵,恐怕二人也无此胆量。”

“二人若死,主将被杀,清兵就是守住了广州,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部人岂会心存死战之心,趁机逃散,甚至不战而降。”

“还有总督署和水师行台必然存储大量武器弹药,夺下可以迅速补充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