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沈主席和戴老师,一秒“昏睡”过去的袁老太太立马恢复了精神,拉着孟珍珍问长问短,兴致勃勃地想听她讲城都行的见闻。
孟珍珍多多少少有点心虚,因为听了老爷子版本的往事,她不能确定老太太是不是想见霍老爷子。
就像霍老爷子说的,两个人中间夹杂着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同那些大是大非相比,人与人之间的一点微薄好感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弱弱地对袁老太太说,自己在回程的火车上遇到来盘花出诊的霍老爷子,就顺嘴提了一句她的伤势,还把十八号的地址给了人家。对方有空的话,说不定会来看看。
袁老太太听了倒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白她一眼,“也不看看伤在什么地方,就随便叫人来瞧病。你说人家一个老汉儿能好意思来瞧这个吗?”
孟珍珍一拍巴掌,“是啊,我没想到呢。”
可心里的台词是,人家听说你伤了尾椎骨可是紧张倒连茶都泼身上了,不来?怎么可能。
随后,她又跟老太太说了锦囊里其他几个人的近况。
一个家里有点小钱的前几年被收拾没了。
一个爱倒腾各种稀奇古玩的搬家离开城都,去了特别偏远的小村子。
还有一个在茶馆里说书的,去了居委会工作,去年又开始干老本行了,这回讲的全是计划生育的段子。
老太太大概是想到了当年结识这些三教九流的往事,挺感慨的,话也多了起来。
孟珍珍其实对老太太版本的“土匪窝三日游”很感兴趣,于是乘机问了一嘴,没想到老太太很爽快地说了,只能说这是个差别很大的版本。
曾经的蜀西袁家历经数十代小心经营变得十分豪富,所有的亲戚都不能和他们家比有钱。
但是真正的穷亲戚也不多,当年那位过寿的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
她当年嫁的陈家原也是门当户对的有钱人,家里是做蜀锦生意的,一度富得流油。
后来接连两位当家老爷出了事,俱是在去南方做生意的路上得了同一种急病没了。
留下的三个儿子都不善经营,又都被人哄着抽上了大烟,工厂无人打理,任由掌柜们瞒天过海、中饱私囊,家业便迅速败落下去。
从袁韶清记事起,这位姑祖母每年都会来打两次秋风,一次三月三,一次重阳,每次都要带几大车东西回去。
陈家背靠着老袁家,继续维持了十几年表面光鲜、实际捉襟见肘的日子。
端看她们第三代几个孩子的嫁娶便知。
几个哥儿不约而同都是娶了小商户的女儿,姐儿们也都嫁的是小官小吏,用孟珍珍的眼光来看,都是经济适用型结婚。
甚至三房几个庶女,因为庶母的基因所以都颇有姿色,最终都没逃过作妾的命运。
其中有一个容色特别出众的,被一顶小轿送给了督军府。
给军阀头子高作人当了七太太。这个军阀头子就是收编了金赖子和彭之棋的那位了。
正是得宠的时候,七太太看自己娘家实在太破落了,就想要叫高督军拿钱出来贴补一番。
高作人原名高三,那个时候因为捏着城都附近的好地方,搜刮了不少钱财,生活奢靡。
然而这个人泥腿子出身,特别看重钱,抠门又小气。
他既想讨好小老婆,又不想掏钱,就逼着他的狗头军师给她想办法。
那军师一肚子坏水,眼睛滴溜溜一转,便道,“陈家是没有钱,但是陈家背后的袁家可是有老鼻子钱了。”
于是他就出了个损招,让陈家以做寿为名,把袁家的嫡子骗出来实施绑票,狠狠敲袁家一笔,完后再分些皮毛给陈家。
这样七太太娘家得了利,高家也能得利,同时满足了高督军的面子和里子,还能有钱粮安抚新招安的部下,这不是一举数得了。
高作人一听,“绝了,真是个好主意”。
当时他打着剿匪的旗号,第二次招安了金赖子。
想了想,便把这个肥差交给这个未来的“联合保安团副团长”。
袁韶清后来才知道,她带去的四十人保安队里,所有头目都已经被军师派人收买。
他们出发的时候就是打着送羊入虎口的注意,根本没把袁家小主人当回事。
不得不提一句,对拜寿一行其中猫腻,袁韶清的父亲是有些预感的。
他一反常态没有让长子去,而是让嫡长女带着两个较得宠的庶子前去拜寿就可见一斑了。
袁韶清也被事先叮嘱过,一旦有事可以放弃弟弟,以保障自己为第一要务。
但是袁大小姐何其骄傲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拿弟弟做挡箭牌,自己潜逃。
哪怕不是同一个娘生的,也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自当同甘共苦。
于是,出事那天,她没有像预演中那样乘乱装作丫鬟回家,而是和弟弟们一起束手就擒,做了肉票。
等不到赎金送到,就差点被留下当压寨夫人。
这一出,是十五岁的袁大小姐没有想到的,她还是天真了,总觉得自己是嫡女,赎金会比较高,高到让土匪们对自己客客气气。
当她被霍先麟放走的时候,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以为他和记者是同一伙见义勇为的义士。
她们回到城都后,没有去姑祖母家,而是直接由袁家城都分号的人雇了三百人的枪队送回家。
为了保住大小姐的闺誉和报复这次绑票事件背后的黑手,袁家几乎不惜代价。
袁家所有知情的下人都被送到缅颠开矿去了,保证他们这辈子都回不来。
几个参与此次绑票事件的幕后黑手都没被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