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在谁里拉纤都是铆足了劲儿在干,他压根儿就没劲儿,怎么干?
林田田收到了老爹撤退的信号,也只好说天色渐晚要回家了。
告别舅舅舅妈,林田田站在码头高处上仔细观察。
“没有做小生意的。”
“拉纤的都是这附近的村民,没有购买力。”
老林同志虽然不懂生意怎么做,但是也明白还是要有消费圈才行。
“那来来往往的船只客商呢?”
这些船都不大,都是些木船,不过很明显的同行的基本都是几条船,拉纤的人也惯会看眼色行色,往往只围着一个人讨活计。
可见这些船是一个老板的。
之所以要拉纤,是因为到关家码头有一个长石滩,水浅船划不过去,只能拉到码头上来歇歇,然后再顺着码头往下游划。
“这儿相当于是一个中转站。”
林田田总结了一下:“他们都会在码头歇上一段时间然后再走。”
估计着将船靠在关家码头也费了功夫。
“你觉得能做生意?”
老林同志觉得这些人才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去哪儿都手上都拿一包,不是不会吃,是不舍。
“没有人做不等于不能做。”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没有人做才是她的商机。
她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据她所知,很多穷人家都只吃两顿,要么只吃早饭和午饭,要么就是午饭和晚饭。
对行走的船家和商户却不一样,他们在水路上消耗大,一日三餐也不定,若是有干粮的话是比较适合他们的。
考察回来,林田田信心十足。
“我要在码头上卖稀饭,锅边馍。”
这个东西简单得多。
熬一锅稀饭可以卖很多碗,锅边炕一些馍多少钱一个……简单易操作。
关思慧一脸的懵逼。
稀饭和锅边馍还可以卖钱?
她女儿学的不是农学而是商贸?
专门忽悠人?
“娘,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存在即合理,眼里有需求就有市场,真的,我可以。”
老关看向老林。
“咳,我觉得可以试试。”
老林同志同意试的原因很简单,就算搞不好卖不掉,还可以自己吃。
搞个三天试水,搞不成就不搞了。
“自己吃不完也不要紧,不是还有关家的人吗,他们一家六口也能消耗不少。”
“爹,娘,你们能不能自信一点点?”
没有谁做生意做成这德行,凡事都讲好兆头。
这对父母先找的是退路。
林田田头疼。
“我觉得,田田的计划很有可施实性。”
一直当隐形人的李泽安这会儿插话。
对啊,李员外家除了田产也有商铺,做生意他好像比较内行。
“从小到大我没有插手家里的事务,但是我知道,凡事儿想好就去干,心动不如行动,要干不要看,总会有成功的时候。”
如果只停留在想和看上,永远都没有成功的那一天。
“我也相信阿姐做的吃的可以卖钱。”
林苗苗投出了她手中宝贵的一票:“阿姐做的饭菜都很好吃,香味都能诱惑那些人的。”
除掉小老三,五人投票三比二。
可以,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