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换血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换血

方世玉无所谓的看着朱元璋。

甚至这宴会的流程,方世玉都考虑清楚了,全场主要以售卖的形势为主,并且以大明宝钞作为唯一的结算货币。

直接将大明宝钞推广到其他国家去。

让他们用宝钞来买大明的东西,把朝廷的千万宝钞全换成金银等物,贵重物品,然后在以高于大明市场的价格,将售卖给他们的物品,卖给他们。

收回大明宝钞。

朱元璋细细听了后,面色不变,还是那副看傻子的表情盯着方世玉道:“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给他们定价,然后还给他们一定的数量不就完了??

上前扶着朱元璋,方世玉笑了笑道:“那哪能那么干,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贸易,是推行宝钞,而且,我们售卖的货品,就那么多,有数的。”

“他们最终还是回带着一定数量的宝钞,离开大明,这样的话,朝廷的宝钞压力就会骤减。”

“每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大型贸易会,让他们绞尽脑汁的得到大明宝钞,将民间的大明宝钞,大量送到境外。”

“民间的宝钞少了,自然而然,宝钞的购买力就会回升。”

方世玉说的很清楚,也很明白,他就是要用其他国家的消费,来削弱大明宝钞的通胀,让宝钞流落海外,成为只能和大明贸易的废纸一张。

最恐怖的是,大明不允许番邦国家直接和民间贸易,只能和朝廷对接,而这价格,自然也就是朝廷说的算,而不是民间说的算。

“你这么看好宝钞吗?”

朱元璋目光凝重道。

“大明统治天下,就靠这个东西了。好好运作几十年,我认为,可以用它来充当军饷,采购一切物资,彻底废除金银的流通!”

方世玉直言说道,如果宝钞得到了军队的全体将官认可,又有朝廷推波助澜,将它变成大明的唯一货币,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大明宝钞的多年烂印,烂造,根本就没有标准的超额发行,导致民间大明宝钞的数量节节攀升,没有一丁点的有效控制。

方世玉还是要先弄明白,大明境内到底有多少宝钞,朝廷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营起来宝钞的公信力。这一切都是至关重要的,丁点不可马虎。

而在这之外,先把大明宝钞推广到世界上,让大明周边的藩属,帮助大明来抵抗十多年的宝钞滥发造成的通货膨胀,方世玉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元璋道:“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应天府的军队及全境的各地边军,地方军,都会给予全力支持!只要你不让这些军将破产就行!”

朱元璋的要求也很简单,军队抓在他手里,他知道军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政权的稳定,国家的统一,抵御外辱。

任何势力都可以触碰,包括世家,乡绅,任何阶级,朱元璋杀起来可以毫不手软,但对军队,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包括从洪武二十二年开始,一直延续了四年多的军改。

到现在为止,卫所制度也没有完全废弃,逐年招募的兵源也渐渐限制,减弱。

而他只想着稳定两个阶级的利益。

百姓,士兵。

方世玉点了点头道:“那我就去办了!”

“去吧!”朱元璋语气平淡,没有半点喜怒之情功。

......

庆熙宫。

张美人躺在床榻上,一脸优容的看着走过来的焕玲,挺着个大肚子,行动极为不便,在焕玲的搀扶下,缓缓起身。

“焕玲,你从东宫调过来多久了?”张美人感觉整个人都非常烦闷,后世的话讲,这估计是产期抑郁导致。

毕竟张美人终日被困在这深宫大院,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甚至连平时喜爱吃的都不被允许,衣食住行,都要被人束缚。

而最倒霉的是,虽然从储秀宫搬到了有门有院的大宫殿,但在这个时期,她直接被软禁了,大门都出不去。

往日在储秀宫,还能去御花园逛一逛,虽然哪里多是朱元璋种植的农作物,番茄,蔬菜,瓜果,更有甚者,朱元璋在御花园种植玉米地,马铃薯,红薯。

当今皇帝,早年穷苦出身,依然秉承着农民意识,种多少,吃多少。

而这就把正直妙龄,看不见男人,挺着肚子,任何事都要被人看管的张美人给愁死了。

让她活下来的唯一信念,就是能生个儿子,母凭子贵,也能在朱元璋的后宫,混个名堂,后半辈子无忧。

焕玲点头道:“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殿下担心娘娘会有不适应,特意让奴婢过来侍奉。如今距离太医院给的产期越来越近了,到时候娘娘若是生个王爷,也好同天雷王殿下的子嗣一并入学!”

张美人也是笑了笑,朱唇轻启道:“一起入学啊,这可是给殿下的子嗣生了个祖宗呢。”

张美人也是从最底层上来的,她能让朱元璋临幸,完全就是巧合,如今在这后宫中,有了属于自己的院子。

如果他能生下皇子,那院子还会再迁,迁到更大的院子去住。

至于生活质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焕玲道:“陛下老当益壮,身体强健,如今天下安稳,四海升平,娘娘后半生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毕竟是跟在方世玉身边时间久了,焕玲从来没想过要从方世玉的宫里找一个自己的位置。

如今她是东宫的主官,负责整个东宫的衣食起居。

虽然还是个仆人,但总比在这深宫大院中,盲目,无力,勾心斗角要好的许多。

“去院子里晒晒太阳吧。”张美人叹息一声,在焕玲的搀扶下,来到了院子中。

二人在院子中走动着,朱元璋的后宫,女眷极多,但真正有权力的,郭宁妃已经老迈,懒得去争抢什么了。

张美人虽有身孕,却并没有发生什么狗血的堕胎事件。

......

时光匆匆。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初八。

东宫。

方世玉坐在詹事府,看着礼部尚书李原名道:“你要辞官?”

“微臣已老,告老还乡,还望殿下恩准。”李原名直言道,他今年真的是上岁数了,六十多岁的他,虽然坐在礼部的空闲位置上。

但方世玉制定的目标,礼部主管教育问题,肯定是要他来承担许多的。

至于他是否真的想要辞官,还是只是想躲避一下,方世玉望了一眼。还是表现的谦逊道:“你要辞官,应当同陛下说才是,您这个跟我说,我也不好办。”

“我若是允了,岂不是成了我在六部安插自己的人手,培植自己的势力,若是我不允,便是我不懂得尊师重道,让你如此高龄,还为朝廷劳心劳力。”

方世玉摇了摇头,李原名乞骸文书,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批的。

李原名微微一笑,或是真的想明白了,也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直接说破了道:“殿下统御六部,各部官职任免,升迁,裁撤,乞骸,皆是殿下一语而定。陛下无心理政,殿下自可决断,还是莫要给陛下找事情做了。”

李原名说的很明白。

然而,方世玉听得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但方世玉却又不能应承下来,只能继续摇头道:“你贵为朝廷二品大员,岂是我能允辞官。”

“这件事情,还是等日后我去见陛下,让陛下来决定吧!”

方世玉抓住不放,拿出朱元璋来压着。

那知李原名开口道:“殿下,老臣乞骸,并非是为一己之私,自从听了殿下所言,老臣茅塞顿开。”

“治国,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人才,更需要年轻人来拼搏,陛下都能让权于懿文太子,能让权于殿下!”

“吾等老臣,半截脖子埋在土里,却还窃据高位,阻挡年轻人为朝廷国家建设奉献,实乃是我等为臣者的耻辱!”

“迟暮朝朝,朝廷需要活力,不应该由年龄过高的人把持大权,这人老了,也就少了敢拼敢闯的冲劲和朝气。”

“长此以往,朝廷定然死气沉沉,日薄西山。老臣临行前,有一公文启上,还望殿下细细斟酌!”

李原名从袖子内拿出了一份公文,缓缓递到了方世玉的面前。

看着蜡封,方世玉心中狐疑道:“所言为何?”

“为天下黎庶,为大明七千万子民,老来迟暮,今才省的,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微臣不才,请殿下立法。”

李原名言语激切。

然而方世玉却是越听越模糊了,心神凝滞的拿出了信件,翻开一看,目光凝滞,犹豫不决道:“你这......”

“殿下,此法当可保朝廷朝气蓬勃,不被老臣,窃居高位,欺上瞒下,使得朝廷迟暮!”

李原名直言道。

方世玉微微一愣,点了点头道:“你献上此法,想必真的是去意已决,我也不好强留,只是我还是想问,此去,可有落地?”

方世玉自然是不希望李原名离开朝廷的,窃居高位就窃据高位吧,终究李原名还是有能耐的,而且作为皇子皇孙的名誉老师,他还是非常支持方世玉的一应政策方针的。

李原名躬身道:“微臣返回乡里,散去家财,育人子弟,为朝廷,过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至死!”

方世玉微微点头,看着李原名道:“老师大义,我不才,替乡里学子,拜谢老师大恩,常言道,升米恩,斗米仇,我也无甚可赏,便从东宫取些米粮三百石。”

“老师带回,自行决断。”

方世玉给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小太监连忙躬身出了詹事府。

李原名功成身退,为了他晚年的理想,返回乡里,教书育人,李原名是全身而退了,虽然没有得到太多的封赏,但他还是活着,以莫大的殊荣,离开了朝廷。

方世玉坐回位置上,上下扫视一眼,詹徽出声道:“殿下,微臣乞骸!”

“詹师,莫要玩笑,我还有政事要和你讨论呢,如今六部,李师乞骸,已经走了,你身位吏部尚书,怎能这个时候,给我下绊子。”

方世玉连忙露出了不满的神色。

詹徽躬身道:“李原名不过六十,老臣已经六十有五,岂可再留,那不成了,尸位素餐之辈,窃据高位,致使朝廷暮气沉沉,无朝气!”

詹徽心里那个恨啊。

混在官场这么多年了,李原名突然乞骸还乡,这么大的事情,事先一点没和他说,如果讲这件事情和方世玉没有关系,打死他也不能相信。

而方世玉现在是在做什么?

让他们这些老臣滚蛋,然后名正言顺的安排他的人,坐在高位上,执行他需要颁布的新政。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如今朱元璋还没死,方世玉监国两年的工夫,朱元璋根本不管政务,方世玉要办,那自然要一步到位。

让这些老臣留在朝廷中枢,非但会影响朝廷的决策,还会形成一种不良官风,得过且过,就是老臣的代名词。

诚如李原名所言,老来迟暮,赖在朝廷上,就是浪费朝廷的资源和政策。

望了眼詹徽,方世玉惋惜道:“老师定要如此?”

詹徽微微一愣,笑着道:“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有何不可。”

“吏部是朝廷重中之重,老师要乞骸,还是去找陛下吧,我真的批不得,真的批不得!”

让詹徽走的心服口服,方世玉自然不能直接批了,更何况,实则他的权限,还没有到可以随意更换六部尚书的地步,他只是监国,又不是皇帝。

而李原名,那是早就和朱元璋请辞过了,朱元璋当初不允,如今被方世玉拿出来说事,并且直接允了,那也是经过朱元璋同意的。

只是现在,詹徽要请辞,虽然这都在方世玉的预料之中,计划之内,但该做的还是要做,毕竟这詹徽也算是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了。

詹徽点了点头道:“今日朝会已结,微臣这就去乾清宫见驾!”

看着方世玉没有一点挽留的意味,詹徽的心凉透了,却也没办法,人家给自己搭好了戏台子,唱就要唱好了,不唱,也会有其他办法,逼着他唱。

随着詹徽走出了詹事府的大门。

方世玉道:“礼部,吏部的尚书空缺,我会提名将赵勉调到吏部,继任吏部尚书,郁新继任户部尚书,王儁调任礼部尚书,其余空缺,吏部尚书的人选定下来,再进行补缺。”

“好了,今天的事情就先到这里吧,大家散了!”方世玉说着,起身离开了詹事府。

为什么要把詹徽踢出局?说方世玉记仇也罢,说方世玉容不得逆耳之言也好,反正詹徽没有不留余力的支持方世玉的政策。那就应该出局。

这就是皇帝直领六部,没有丞相的最大好处,方世玉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想让六部尚书换血,随时都可以换。

没有人可以阻挠。

便是朱元璋,现在也多是听之任之,一心栽进了御花园,研究他的玉米地,红薯,马铃薯,考究这些东西,为什么能达到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大明在洪武二十六年的田亩税收的总结中,全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实际控制领土内。

产出粮食达到了十万万多,但说真的,这点粮食,比之后世的粮产,差的太多了

据种花家的有关部门统计,二零二零,粮产一万三千余亿斤。

对照大明的十亿数千万石,一千两百亿斤的年产量,在这个时代,绝对的超级粮产大国。

就因为东北平原和西北盆地,以及各处山地的开垦,种植的马铃薯,红薯,玉米,朝廷政策的强力推广下,直接给大明的粮产翻了三倍还多。

方世玉去了趟海外,隐形收益,已经逐渐显露。

大明不论是耕地,还是技术,都远远不及后世,能有这个产量,更多的还是靠着老天爷赏饭吃罢了

出了詹事府,方世玉直接回到了东宫。

看着坐在一起吃饭的六个娘们,方世玉瞥了一眼道:“你们吃的香了,都没人想着给我留份碗筷?

朱紫怡道:“谁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处理完,不是说今天事情多吗?”

“多个屁多,一天天就那些破烂事,听的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去,给备份碗筷!”方世玉推着身边的太监。

直接坐在了朱紫怡的身旁。

看着一大桌子的菜,香气扑鼻,不自然的挥了挥手,方世玉道:“这么香,尚膳局换人了?还是家里厨房换人了?”

方世玉一脸迷茫道。

庆慎郡主道:“是李姐姐亲自下厨做的,听说这番茄还是反季节的东西呐。”庆慎郡主在朝鲜什么东西没吃过。

只是到了大明,饮食习惯的变化,更多稀奇古怪,在朝鲜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一股脑的呈现在她面前。

让这个大姑娘,一时间瞠目结舌。

“不容易啊,夫人下厨亲自做饭吃,那可得好好尝尝了!”方世玉笑了笑,夹起番茄炒蛋,目光一凝,似乎想起了什么。

疑惑道:“反季节的东西?”

若是在后世,这反季节的东西,真的不算什么,遍地都是,但在大明,哪怕是皇室,当权的皇帝,想要吃到反季的东西,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李婉道:“安心吃,反季的和平常的都一样,就是随时都能吃到!”

方世玉目光狐疑道:“主要是这,反季的东西是怎么保存的?这玩意放冰窖里也保存不了几天啊?”

大明皇宫是有冰窖的,里边主要是夏天的时候放一些水果,冻酒,让酒水的味道更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只是,冰窖存放水果,番茄的话,最多不会超过十天,毕竟不是冰箱,就算是冰箱,也不可能存放这么久。

现在都十月了,马上入冬了,怎么可能还有番茄。

“江南气候湿润,种植番茄很适合,而且你不知道的多了,民间百姓会用破烂的布匹,搭起来一个简易的菜棚子,午时拿开杂草晒太阳,过了暖阳的时候,就用杂草给盖上,防止植物冻死。”

“御花园就有,你不知道?”

李婉一脸迷茫的看着方世玉。

“你怎么知道御花园也有?”方世玉迟疑道,当初朱元璋想吃的东西比较特殊,方世玉便用这个方法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小的菜棚。

而这个时候,竟然李婉说民间都开始使用了。

“这玩意很费人工的啊。”方世玉并没有在李婉为什么知道御花园有那东西的事情上追问下去。

深深吐了一口粗气,李婉道:“秋收之后,百姓除了去务工,也就留在家里照顾一下自家的菜棚。”

“都是非常小的,平常一个人一天也忙不了多久,不过反季节的东西,确实售价很高。”

李婉直言道。

朱紫怡开口道:“行了,吃饭都堵不住嘴。”

嘟囔一句,朱紫怡不知道这些,反倒方世玉和李婉聊得有声有色的,她自然有些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