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明的穹苍下 > 第二十九章 锦衣卫

第二十九章 锦衣卫

应天府,长安坊。

正统元年开始,应天府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到了正统六十年,整个应天府从原本的污水横流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现代城市。

专利署是朝廷里面第一个改造的衙门,当初为了不超过奉天殿的三十米高度,只建了六层。

后来朝廷的衙门几乎都以此为鉴,全部改建成了六层大楼。

原本平摊的衙门一个个变成了六成,节省了大块土地,也让城市的容纳人数变的更多。

永乐时期,应天府只有百万人,可是九十年过去,应天府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五百万。

这还仅仅只是城市人口,从应天府沿着长江沿岸到海边的松江府,再到南边的临安府,形成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区,工业区。

这一片并不大的土地上,如今生活了两亿人,超过了整个东洲南北两个大陆的人口。

应天府从最开始的工业城市,最后去工业化,变成了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教育中心。

这些年,大批的学校被逐渐迁移出去,在应天府,只保留了几所顶端大学,可是依旧有超过二十万学生在应天府生活,学习。

城市无论怎边变化,但是基本功能没有变化,提到下马坊,那就是大明最顶端的社区,提到太平坊,那就是大明高官,勋贵的聚集地。

而长安坊,则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五十多年前,大明百年诞辰之时,原本位于皇宫正前方的文武衙门被全部拆除,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场。

至此以后,原本各大衙门就被在长安坊重建,所有的衙门都是六层高楼,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办公区域。

由于四权分立,衙门的区域也是分成了四大片区,各不相干。

无数官员,哪怕做到位极人臣,也不一定去过其他衙门区。

这样的政治架构杜绝了权臣的出现,无论是总理丞相,还是议长,秘书长,都只能管自己的一摊事。

除了情报部门。

民政部有通政司,律政部有都察院,议会有咨情司,国防部有军情司。

从规模上,通政司最大。但是,依旧是皇帝手中直接控制的锦衣卫,名气更大。

因为锦衣卫不仅有各大情报机构的调查权,还保留了一部分审判权,这一点,是其他机构都比不上的。

在衙门林立的长安坊,锦衣卫紧靠皇宫,毗邻议会大楼,政府宫,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皇宫门楼,可以直接通往皇宫西南的集英殿。

连续几日,来自东洲的一条秘密电报线路,每天都传来了大量消息。

这些电报没有进行破解,就被呈交上去。

可是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李基,却从来没有看到这些电报,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他只知道,这些电报都被他那年过九旬的父亲李源收拢,然后递交到了宫内。

李源是高祖时代尚存的不多之人,因为高祖皇帝活了一百一十五岁,他去世的时候,老人们几乎都比他先死。

李基的祖母是高祖皇帝最喜欢的妹妹嘉兴公主,李家一直深受高祖皇帝信赖。

李源身为嘉兴公主唯一的儿子,也从来没有愧对这份信赖,锦衣卫在他的带领下,一直恪守本分,成为皇帝陛下最锋利的刀。

三十年前,六十岁的李子风就退居二线,由李基父亲李源接任锦衣卫指挥使。

高祖皇帝雄才大略,在登基之后就移风易俗,更改了无数不合理的政令。

比如避讳,过去考生要避讳帝王名讳,避讳父祖名讳。

可他更改这个不合理的习俗,自此以后,天下无数新生儿起名为基,李基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李源曾经一直是高祖皇帝的司机兼内阁,他对锦衣卫事务不算热衷,等李基成长起来就又卸职,宁愿跟在高祖皇帝身边。

不过,高祖皇帝在考核了李基的能力之后,让他接任了锦衣卫指挥使。

至此,祖孙三代为锦衣卫指挥使,成为了大明佳话。

正德皇帝登基之后,依旧对李基信任有加。

李基如今也已经将近六十,不过他有练武天赋,三十岁时长生诀大成,如今身体却比壮年还要强壮。

近三十年来,李基萧规曹随,把锦衣卫梳理的上下通透,是大明最得力的衙门之一。

而他也掌管了锦衣卫大小事务,几乎没有什么事可以瞒过他的耳目。

可从几个月前,他的祖父再次出手,拿到了陛下的亲令,接管了一条暗线。

本来锦衣卫上下都在他手心里,如今出现了这个意外,让他格外在意。

但他又没有贸然插手,因为最后,这件事还是要交到他的手中。

毕竟,祖父已经九十多了,不可能让他去做事。

这一日,办公室的房门被敲响,他的随从打开了房门,身后跟着一个年过三十的宫装女子。“大人,廉宫正传陛下口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