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归尘之沉香记 > 第三章 初相识(一)

第三章 初相识(一)

自庆元十五年起,陇东川北等地连年旱灾,多地颗粒乏登。

皇帝下旨免除灾害严重地方的税赋,部分地方减免税赋,全国广蓄粮食,救助旱灾地区百姓。同时加紧兴修水利,完善灌溉体系,缓解旱灾。

庆元十七年年初,淮阳侯徐贞因不满朝廷变向削减兵权,率领五万淮阳军发动叛乱,割据东南一隅自立为王,战事一直持续到来年,朝廷四次围剿均不见成效。

更想不到的是,徐贞因占据东南富饶之地,不到半年便招兵买马,扩充军队至八万,大有与朝廷分庭抗衡的趋势。

在此期间,胡国也乘机作乱,一时,近半个大周朝烽烟四起。

不得已,皇帝一纸诏令,命魏国公领兵讨伐徐贞,驰援北疆,全面压制战事。

庆元十八年三月,魏国公命大将陈平驻守青州,守护西南边境,自己亲率六万青州铁骑镇压淮阳侯叛乱。

沈伯阳派副将胡杨奔赴北疆战场,正值胡国敌军攻打潞城这一军事要塞,意图占据有利地域打持久战。胡将军按照魏国公的部署,使了招围魏救赵,派一支精锐部队截断胡国军后路,然后一路北上,直奔胡国都城而去。

胡国敌军本就临时起意,见形势不妙,立马调转军队回都城支援,又被等候伏击的青州军打得一败涂地。

另一边,沈伯阳命房彻将军为首领,田冲为先锋,直取漳州、丰城和龙安三座城,把徐贞叛军的老巢东阳关围得水泄不通,把叛军逼得一路往南退,最后被围困在宛城以西四百公里的高川县。

短短四个月,魏国公就把南北夹击的败局扭转过来,不仅巩固了北疆的防御,还剿灭徐贞五万军队,其余全部归降朝廷。

庆元帝龙心大悦,下旨犒赏青州军。

此次出征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随父征战年仅十六岁的沈文远。

沈文远率领一支轻骑共五十人,连夜深入有八千淮阳叛军驻守的粮食补给地,焚烧粮仓后遭淮阳叛军围捕,五十人精锐奋勇反击,斩杀千余人后全身而退。

之后,沈文远又率五千精兵引敌后退,致使两万叛军残兵落入圈套。如此年纪就立下赫赫战功,整个大周朝都为之哗然。

七月底,战事全面控制,魏国公回上京城复命,皇帝派文武百官亲迎。

内乱虽然平息,但旱灾问题仍旧严峻,大旱持续将近三年,百姓们苦不堪言。皇帝听从内阁建议,下“罪己诏”并大赦天下。

立秋后,陇川地区终于迎来多地降雨,甘霖浸润大片土地,干涸的河床重又续起河水,百姓们喜极而泣。

魏国公上表朝廷,青州军愿削减一年军粮以救助灾民。皇帝大喜,颁旨嘉奖,并特赐匾额,上书亲笔题字“定国安邦”,皇帝钦点传旨钦差——康王的小儿子渭南王虞晟睿——不日便会抵达青州城。

要说康王这个小儿子,虽非嫡出,但是深得皇帝喜爱和信任。所有人都以为,虞晟睿和他那个爱游山玩水的父亲一样,一门心思只想做个闲散的世家子弟,就连皇上都对此深信不疑。

皇帝的这个差事可谓投其所好,西南多高山峻岭,雄伟壮阔,定能一饱眼福。不过,皇帝还偷偷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探一探国公府小公爷的虚实。

自打平定东南叛乱,魏国公的威名愈加根深蒂固,就连小公爷都被夸得神乎其神,受百姓拥戴。从十五岁随军出站,沈文远就开始了他不败的传奇。他不但骁勇善战,还通晓兵法,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不怪陛下会多虑,一个淮阳侯徐贞就够受的,要是魏国公有异心,岂不天下大乱。

这日午时,虞晟睿一行人抵达青州城,早有人等候在城门口,将他们引进一座小院。不同于一般的官驿,这是一个独门的四进院落,是特意为郡王准备的。

虞晟睿约莫三十不到的年纪,甚是壮实,但皮肤白净,相貌堂堂,一眼便知是位养尊处优的贵公子。

一位身穿青衣直裰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毫不客气地坐在对面,拿起桌上的茶盏一饮而尽。

“郡王,这青州城比我想象的热闹多了。”

虞晟睿闪过一抹得意之色:“得亏带你走一遭。我怎么觉着,出了上京城你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年轻的公子衣着简朴,白玉般面容上透出股傲气,显露出翩翩绝世的风采。他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当今圣上的七皇子,刚满弱冠之年的淮王虞竑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