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齐霸春秋 > 第九十五章 宰相

第九十五章 宰相

管仲的变法是一个先行者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所走出的大胆一步。换了另一个人能够完成这个使命吗?小白不敢去赌,更何况管仲还有另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除了小白之外,管仲至少还能得到鲍叔牙的鼎力支持,别人能吗?

所以最终小白选择了管仲来执掌国政,但管仲到底要被授予什么职务,给予何种地位都需要他还和鲍叔牙、高傒等人一起商议。

世卿制度之下的官爵不分,有什么爵位便给什么官职。但爵位却不是按照能力来的,更多的是靠血统和祖辈的功劳。管仲要想从一个士直接拨举为卿在各国都不是件容易之事。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坑被占了你的子孙后代也可能继续享有尊位。

这也是分封制之下天子和诸侯的权威日下的一个原因。世卿并不单单是一个爵位,更要从国土之中划分土地和人口出去。常此以往,如果国君不去收回封地,开疆拓土,势必会因分封土地过多而能控制的力量衰减,削弱中央的权威。

而小白愿意支持管仲便是因为管仲是支持削弱大夫们的地位和封邑,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了这个共同的诉求,所以小白便打算任命管仲为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官的统称。这个词是由宰与相组成的。宰的意思是主宰,原先只是个管内厨的职务,就如伊尹做过商汤的宰。宰因为能够经常伴君于左右而被君主当成亲信,负责管理家务和奴隶。周朝时宰的地位逐渐显赫起来,执掌国政的被人们称之为“太宰”或“冢宰”;掌贵族家务的称家宰,掌一邑之事务的称邑宰。宰已经变成了的一个官职的统称。

“相”本意是相礼之人,本身有辅助的意思,但在春秋之时还只是个管礼法的小官。“相”成为正式官职是春秋未期的齐景公时期,齐景公设立左右相,从此相便成为常设官职。相不单单被齐国所使用,后来也被六国使用,在战国时“相邦”、“国相”早已成为主流了,反倒是宰不被提及。

但在此时宰才是管仲应得的职位,即便管仲被人尊称为“华夏第一相”,但实际上这应该是后人对他辅佐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等功绩上的肯定,并不是说他担任了齐桓公的丞相。在世卿士禄制之下,执政者一般都是身份地位较高的卿,如晋国的六卿执政,其他国家也称为执政。

历史上,管仲在齐国只是位列下卿,地位上算不上最高,位卑者怎么指挥身居高位的人呢?所以齐桓公又尊他为仲父,给他名义上的地位,增强他的权威。

因他不掌军权,只主宰齐国内政,所以才被后人称为相。相是在战国时才被人们称呼那些文人执掌国政的那些人的,因为在战国时负责领兵作战的职业将领“将军”。管仲虽被后人叫做齐相,但在春秋之时肯定不是这个职位。

但小白觉得提前设立这个官职似乎也不错,很符合小白对管仲的第一印象和心中的期望。于是小白将此时常设的官职“宰”与“相”相结合,组成了个新的官职名称――宰相。以卿之爵位,以宰相之官职,授予管仲执政的身份和地位。